+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三、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

漢寶德教授主講

在基督教傳入羅馬之初,帝國是採取高壓政策,但到公元312年,
君士坦丁頒發了【米蘭諭令】,在羅馬帝國裡正式宣布願意接納基督教;
東漢末年,佛教東來,本身沒有什麼力量,因為北方勢力將佛教帶入,
透過統治階層,強加於中國臣民,逐漸被人民接受。
四世紀到六世紀,宗教的力量深深影響了東西建築的發展。

第三講下一講

羅馬帝國與漢朝 東西相暉映

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年至337年在位)。
他是第一位皈依基督宗教的羅馬皇帝。
漢朝時期,安士高、鳩摩羅什…等
佛教翻譯家已經開始將佛教經典引入中國。
北魏拓跋氏於西元439年統一華北,
並於興安二年(西元453年),
興建雲岡石窟,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佛教東來 捨宅為寺】
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5-1

南北朝時代,佛教建築有二路發展,一為受印度之影響,以「塔」為中心,環以方形迴廊。但和當時中國的建築不相符合。另一為六朝「捨宅為寺」的傳統,寺廟的配置幾乎與住宅、宮殿相近。寺廟遂成為僧侶們出家修行的場所,
也是接受供養的地方。久而久之,廟宇成為另一類的地主。
拍攝時間:2012/9/29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東方屋頂曲線美學】
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5-2

大體說來,漢魏之間應該是斗拱與曲線逐漸發展的階段,到六朝初,形式應該大定了。
「檁承重系統」的發明,讓中國的屋頂曲線,呈現飄逸的美感。
拍攝時間:2012/9/29。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塔的發展】
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5-3

日本奈良的法隆寺建於七世紀初,略晚於南北朝,但日本自中國學習建築應為南北朝的早期,到七世紀已經成熟,所以習慣上把法隆寺視為南北朝的中式建築。
中國的佛教建築除了寺以外,還有「塔」,山東歷成神通寺四門塔或為中國塔原型。在河南的登村,至今保存了完整的一座嵩岳寺塔,是造型極為完美的密簷塔,十二邊,十五層,應該是發展到高潮的作品,時代是六世紀的北魏。
拍攝時間:2012/9/29。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西方早期的宗教建築】
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5-4

西羅馬的教會卻是自信仰的力量推動的,所以功能的意義比較受到重視。他們的教堂的前身,可能是民間住宅的大型廳堂,與今天的教會聚會所一樣,也許是被丟棄的舊廟。可是一旦新建,他們要找最合用的傳統建築,也就是最接近傳教堂式的建築,作為基本模式來加以修改,那就是「Basilica」。
拍攝時間:2012/9/29。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拜占庭圓頂建築】
宗教建築形式的開拓5-5

拜占庭帝國自羅馬帶來了大規模建築的技術,用來建造信眾集體活動的空間,
但與西羅馬帝國不同處是圓頂(DOME)。
拜占庭以圓頂為中心的空間觀念,發展為獨特的建築形態,
在世界建築史上造成巨大的影響,遍佈東正教與伊斯蘭教的文化圈。
代表作品:聖索菲亞大教堂。
拍攝時間:2012/9/29。 地點: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主講者:漢寶德

 

穿古越今,盱衡東西,建築史上最菁華筆記!
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
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東西建築十講》
漢寶德建築與文化的美學對話!

漢寶德是誰?

 

漢寶德先生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接軌國際現代建築的重要學者。畢生以建築為己任,思考空間與人文的關係。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台中科學博物館館長,宗教博物館館長…..是學者,是作家,也是美學教育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