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教育四問

教育四問

同樣都走上創意工作的姚家三兄弟,
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或許是許多正值教育小孩的父母們的一個參考:

從雜誌培養小孩審美觀

姚媽對於美的事物,一直很喜歡,家裡一週總是要看七、八本日文雜誌,這個習慣也無形中給了三兄弟最好的美學刺激與養成。也許或多或少,在小時候經常翻閱這些雜誌,也影響日後的審美觀。

向認真過生活的父親學習

姚爸喜歡搬東西,時常改變家裡的家飾擺設,
姚仁祿:「是不是因為他而成為室內設計師,其實我也不知道。」

不論在生活、旅行,姚爸都是一位很認真的人,
在旁人看來,是一件小事(無關緊要的事),但對姚爸來說,卻是必須再三確認、謹慎對待的事情。

無聲的溫暖:給予自由與關心

姚仁祿以他念建中時,打橄欖球校隊為例。
「通常練完球,回到家都已經很晚了,但是不論多晚回到家,母親一定坐在客廳等我。我知道她很擔心我,但是她從來沒有禁止我。」

姚仁祿認為,「自由」與「關心」對小孩的發展,就如陽光和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你家也有「蚌殼」小孩?

如果當初父母不給予姚老師自由選擇想念的大學,也許那時候的他,就會有更多理由去反抗與「搞怪」。
姚老師以孩子求學的經歷,分享孩子的成長,以及追尋方向的歷練。只要孩子身體健康,父母也許要試著放手看看,因為,怪小孩不會怪很久,除非給他很多機會,怪很久….

延伸閱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作者:洪蘭)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領情?

姚老師舉例,現代人因為獲取食物的方式太方便,如今,世界上因為吃得過多而死亡的人,比因為飢餓而死亡的人多,這就像父母對小孩之間的關係。從自然界來想,我因為很愛一棵植物,不斷給他澆水、修剪….植物其實就逐漸失去了它的動能。父母親應該給予孩子剛好的『陽光』和『水』,「愛」的營養過盛,難免對孩子來說,有些太多。

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

我正在想這件事的時候,聽到一個腳步聲在我背後停下,傳來一句:「姚仁祿,你不用擔心,他們不知道你在幹什麼!」我趕快回頭看,一個背影已然遠去,他是漢寶德老師,對於一個第一志願念建築系的人來說,到了大三,很想突破,只好用實驗的方法試試看「亂丟」會不會丟出一個結果,那是沒有路的路,漢寶德老師那句話等於告訴我:「你可以實驗,不要害怕。」對於還是學生的我來講,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你放心,他們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姚老師也建議父母們,對於孩子的任性,也許要稍微「忍」一下,時機到了,孩子會用各種努力來證明。

理性與直覺的三個疑惑

理性與直覺的三個疑惑

理性與感性怎麼分界?

以直覺導航,知識續航。在設計的時候,理性與感性並沒有一個分界點,以一個漩渦來說明,理性與感性在漩渦中不停地交替轉圈,但不是原地轉,而是不斷向上走,到了一個高度後,你會突然看懂。

AI能不能分辨不同人的喜好?

我們只要能寫出SOP:「X+Y+Z=新東西,而這個新東西會受到某一類人的歡迎」,AI一定可以透過學習而做到。但是在過程中,如果你加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感覺就是要加入某樣東西,這樣才會對,最後也因此大受歡迎」,這件事情,AI沒辦法做到。

為什麼人類可以憑「感覺」做到?
在《曠野的聲音》中,一位美國醫生來到澳洲與當地原住民一起漫遊,她驚訝地發現原住民是如何與大自然維持和諧的生態關係,越原始沒有受到毀壞的人類,越有本能展現他的直覺。

第二個例子是《群眾的智慧》這本書分享的故事,美國海軍在北大西洋失蹤的潛艇,海軍竭盡全力搜索,毫無結果。後來,當時正為海軍服務的科學家John Craven糾集了一批包括普通船員和艦長在內的眾多人員,讓他們獻計獻策,問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並從中尋找線索。 John Craven還讓眾人就出事地點下賭注賭博。最終,出事潛艇在離大家的預測地點只有220碼的地方找到了。

所以,直覺並不是少數人的神奇天賦,而是每個人都能自我培養的能力。

你的直覺好不好?

直覺其實是一個Sense,就像有的人音感好,有的人眼力好…..
直覺是一個我們逐漸失去的能力,因為我們太久不用,所以你要把它叫回來。就像去健身房,若要你使用某塊肌肉,但你卻從來不知道有這塊肌肉的存在,所以也不知道如何使力,但是經過訓練,將腦與肌肉相連結,你可以慢慢體會到。
那麼,如何培養直覺?
在這裡提供一個方法,就是每天跟自己玩一個遊戲:猜撲克牌的數字,目的去喚醒直覺。
直覺在設計時是很好的幫手,當站在一個地方,仔細觀看每一個環節,試著去接收每一個訊息,進而看見未來長成什麼樣子,然後把他抓住,決定這就是未來要去的地方,我們再倒過來從現在走向未來模糊不清的藍圖,這就是直覺。

對於AI世界的三種看法

對於AI世界的三種看法

人類大腦智能無限發展,這樣好不好?

人類的特點:好奇,是促成人類不斷進步的原因(如哥白尼、伽利略)。而人類有好奇心想知道所有大小事,卻很少「看自己」,面對自己的缺點。
所謂的「自信」,並不是知道自己沒有錯,而是知道知道自己犯了錯,而知道如何去因應與彌補,進而產生自信。

人類該如何超越AI?

人類不太清楚複雜的情感,所以AI也無法理解及複製,因此我們要勇於表達情感。

過度使用左腦、以及過度自私,是人類目前不太好的基因,若要超越AI,必須挖掘右腦,並盡可能的無私,邁向下一個階段的人類。

霍金預言「AI將打敗人類」您的看法是?

歷史學家哈拉瑞預測,AI革命將創造一個新的非工作階級。但人類的自私,才是最大的挑戰,比方極端氣候、槍械暴力、飲食問題等等,皆與人的自私有關,所以,必須要開發我們的右腦:平等、無他的思考模式。

拍攝日期|2018.12.19
地點|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主講|姚仁祿

關於「不完美」的兩個提問

關於「不完美」的兩個提問

為什麼會有一種體悟或答案 讓你去接受「不完美」的美?

首先,你需要有點年紀。勉強一個人在年輕時去接受不完美,是不對的,就像花開花落一樣,種子必須要經歷成長的過程,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結束,進而去理解迎接下一個階段,而不是抵抗或捨不得。所以,年輕的你,現在若還不理解不完美,其實也不必慌張,但是請開始試著「有備」,比方死亡,從不同階段面對死亡的摸索,理解所有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功夫,當了解生命必然要結束,心態、心胸與尺度也就會不同。

我們能不能不用「熵」來看待每件事情?

熵,是宇宙的基本現象,在學習可逆與不可逆熱力學轉換時的重要元素。人會老,花會落,瓶子會鏽掉,這你一定不會反對;若談論自己的生死,也許你開始會有所反抗,但內心深處你不會反對,只是不想看這個問題。有一些東西,與人、事物都無關,而是抽象的,比方「情感」,它並不會因為人或事物的衰弱而消失,而這樣的情感,就是美,是能夠永恆的,也只有人類能夠透過語言文字將感情不斷傳承。

拍攝日期|2018.12.19
地點|中原大學室研所
主講|姚仁祿

看懂不完美 AI不能理解的美感智慧|AI 之後的產業創意5-5

看懂不完美 AI不能理解的美感智慧|AI 之後的產業創意5-5

有了「良知資本主義」,有了「零邊際成本社會」
世界,會有完美的一天嗎?

創新,來自不完美….
世界,並不完美….
來認識這個字「熵,entropy

面對不完美,怎麼做?學習,看懂不完美….

請認識這本書:《完美的不完美》 意外、老化與鏽蝕之美
這是 AI 不能理解的「美感智慧」

因為在凡事精緻的時代
破碎的不完美,是另一個完美的起點….

縫合「現況的破碎」與「理想的完美」
創造A Perfect Point Which is Halfway to All Good Places

破碎永遠都會是美的開始

延伸觀看:打開心眼 看見「不完美」之美

講者:大小創意 姚仁祿
AI 之後的產業創意 談地產代銷業
日期:2018.11.22

不被AI 取代必看的兩本書|AI 之後的產業創意5-4

不被AI 取代必看的兩本書|AI 之後的產業創意5-4

「美感經濟:文化基因經濟學」(Memenomics)

作者Said Dawlabani說明,人類發展史上,Meme(文化基因)如何影響著各個時代的「價值系統演化」;他並闡述,以「財富計算成功與否」為核心概念的經濟學價值系統,如何在1980年代興起,1990年代達到高峰後逐漸式微,同時,如何在2010年左右被以「網路社群價值系統」為核心的新式經濟學所逐步取代。

作者更進一步說明,這樣的發展,並不會是個結束,人類不斷朝向更高人文價值追求的動能,會讓下一世代的經濟學,朝向更周全的「價值系統」發展,例如,良知資本主義(Conscious Capitalism),或者說「公益資本主義」。

「公益」不是新的概念,以「資本主義」的方式賺到錢,捐助或自辦公益團體,台灣的企業家,一點也不陌生;但是「公益資本主義」,注重的是賺錢的方式,要有良知;不只不欺負人、不破壞環境,還要更進一步,照顧人、愛護環境。此外,更要學習,摒棄無限擴張,理解適可而止的商業模型,這就有高難度了。

  • 近代 1980-2010:
    以金錢為主軸的時代已近尾聲
     
  • 過渡 2010-2020:
    全球正在經歷傳統資本主義瓦解的大時代
  • 傳統資本主義瓦解:
    取而代之的,將是進階版的「良知經濟」

良知經濟,企業經營者需要理解
領導與管理最重要的任務是維持美善+利潤

「零邊際成本社會」

  • 探討了生產力、協同共享、產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描繪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生產和生活模式的轉變。
  • 作者認為「產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製作並分享自己的信息、娛樂、綠色能源和3D打印產品。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租賃商、合作組織以極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車、住房、服裝和其他物品;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基於零成本模式的開放式網絡課程……
  • 作者認為,從生產力發展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貢獻,很可能遠遠超過第1次和第2次工業革命。數十億人和數百萬組織連接到物聯網,使人類能以從前無法想像的方式,在全球協同共享中分享其經濟生活。這個連通性轉折點的重要意義,甚至有可能超過20世紀電氣化所帶來的經濟變革,以及隨之產生的電話、廣播和電視的傳播。
  • 作者分析,在數字化經濟之中「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 「合作」壓倒了「競爭」,「交換價值」被「共享價值」取代。他甚至預言「零成本」現象孕育著一種新的混合式經濟模式,這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零邊際成本、協同共享,都將給主導人類生產發展的「經濟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轉變,我們正在邁入一個超脫於市場的全新經濟領域。

講者:大小創意 姚仁祿
AI 之後的產業創意 談地產代銷業
日期: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