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當代傳媒大轉型實例

當代傳媒大轉型實例

隨著科技的發展,AI 已經可以替我們做很多事,
各行各業已受到了影響, 許多機構思索著如何轉型,
姚仁祿老師從過去的歷史照片
例如,從「馬車」演變到「汽車」
從多按鍵的「手機」演變成無按鍵的「行動裝置」
領悟「重新定義」、「市場觀察」的重要性。

此外,也藉由自身在媒體產業的經驗,
分享當代傳媒正面臨的多重考驗及轉型實例,
也從書籍中集結多位思考家不同的想法,
試圖帶領我們一同思索突破的方法。

然而,面對時代的巨變
我們真正面對的,
其實是全球溫度不斷攀升、 世界人口逐漸老化等危機,
愛因斯坦這句話, 格外值得我們深思:

教育不是訓練「實務」, 而是訓練能「思考的心靈」。

拍攝日期:2023.11.18
拍攝地點:中山大學EMBA
講者:姚仁祿

對於AI世界的三種看法

對於AI世界的三種看法

人類大腦智能無限發展,這樣好不好?

人類的特點:好奇,是促成人類不斷進步的原因(如哥白尼、伽利略)。而人類有好奇心想知道所有大小事,卻很少「看自己」,面對自己的缺點。
所謂的「自信」,並不是知道自己沒有錯,而是知道知道自己犯了錯,而知道如何去因應與彌補,進而產生自信。

人類該如何超越AI?

人類不太清楚複雜的情感,所以AI也無法理解及複製,因此我們要勇於表達情感。

過度使用左腦、以及過度自私,是人類目前不太好的基因,若要超越AI,必須挖掘右腦,並盡可能的無私,邁向下一個階段的人類。

霍金預言「AI將打敗人類」您的看法是?

歷史學家哈拉瑞預測,AI革命將創造一個新的非工作階級。但人類的自私,才是最大的挑戰,比方極端氣候、槍械暴力、飲食問題等等,皆與人的自私有關,所以,必須要開發我們的右腦:平等、無他的思考模式。

拍攝日期|2018.12.19
地點|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主講|姚仁祿

AI 之後的人性之美

AI 之後的人性之美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GF0pRfDhwLY?rel=0" frameborder="0" allow="autoplay; 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我們該如何想像AI之後的人性?
讓人性更競爭?還是,更無私?

人類依靠細緻的神經系統,讓手腦並用。手與腦之間,是什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手與腦之間,是什麼?
是「讀書破萬卷」之後「心念的演化」,「心存美善」之後的創新,下筆才能有神….

延伸觀看:生活品質好壞的五大關鍵

心靈朝向美善演化?何謂?
人屬,何時出現在地球上?

1)600萬年前,與猿分開
2)250萬年前,人屬(Homo)開始演化,使用石器
3)200萬年前,開始遷移,演化為不同人種,前後分別滅種
4)1.3萬年前,剩下我們「智人」(Homo Sapiens)

智人只用了20萬年,就毀了45億年壽命的地球
Homo Sapiens 的創新能力,缺乏「無私為核心」的「美感元素」….

所以,這本書,很重要….
美感經濟:文化基因經濟學(Memenomics)
影響下世代經濟的,主要是「文化因素」,不是其他

延伸觀看:美感,台灣產業快速升級的關鍵

世界,並不完美….
面對不完美,怎麼做?

創新,來自不完美….
不要,抱怨,身旁的不完美….
因為,破碎的不完美,是另一個完美的起點….
創新,是縫合破碎,讓,不完美,變美….
縫合破碎,是創新的開始….

延伸觀看:從不完美,看見「美」的可能

創新的習慣
培養「創新能力」的七矮人

1.與陌生,打招呼
2.與直覺,交朋友
3.變成,福爾摩斯
4.問問題,別找答案
5.今天,換條路回家
6.每天,記得訓練核心肌群(包括腦袋的)
7.想到(問題或idea)就寄mail或短訊給自己

延伸觀看:遇見陌生 善用直覺| 創新需要的能力

想像更美好的城市|TED演講

想像更美好的城市|TED演講

<div style="max-width:854px"><div style="position:relative;height:0;padding-bottom:56.25%"><iframe src="https://embed.ted.com/talks/lang/zh-cn/peter_calthorpe_7_principles_for_building_better_cities" width="854" height="480" style="position:absolute;left:0;top:0;width:100%;height:100%"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iframe></div></div>
建設更好城市的七個原則 Peter Calthorpe

全世界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還有25億人將在2050年前搬入城市。我們如何建造這些新城市,將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關係到氣候變化,經濟活力,社會福利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感受。皮特·卡爾索普已經開始著手設計未來城市,並呼籲設計聚焦於人與人互動的社區。他分享了七條普適原則,能解決城市蔓生問題,並建立更智能,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