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同樣都走上創意工作的姚家三兄弟,
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或許是許多正值教育小孩的父母們的一個參考:

從雜誌培養小孩審美觀

姚媽對於美的事物,一直很喜歡,家裡一週總是要看七、八本日文雜誌,這個習慣也無形中給了三兄弟最好的美學刺激與養成。也許或多或少,在小時候經常翻閱這些雜誌,也影響日後的審美觀。

向認真過生活的父親學習

姚爸喜歡搬東西,時常改變家裡的家飾擺設,
姚仁祿:「是不是因為他而成為室內設計師,其實我也不知道。」

不論在生活、旅行,姚爸都是一位很認真的人,
在旁人看來,是一件小事(無關緊要的事),但對姚爸來說,卻是必須再三確認、謹慎對待的事情。

無聲的溫暖:給予自由與關心

姚仁祿以他念建中時,打橄欖球校隊為例。
「通常練完球,回到家都已經很晚了,但是不論多晚回到家,母親一定坐在客廳等我。我知道她很擔心我,但是她從來沒有禁止我。」

姚仁祿認為,「自由」與「關心」對小孩的發展,就如陽光和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你家也有「蚌殼」小孩?

如果當初父母不給予姚老師自由選擇想念的大學,也許那時候的他,就會有更多理由去反抗與「搞怪」。
姚老師以孩子求學的經歷,分享孩子的成長,以及追尋方向的歷練。只要孩子身體健康,父母也許要試著放手看看,因為,怪小孩不會怪很久,除非給他很多機會,怪很久….

延伸閱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作者:洪蘭)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領情?

姚老師舉例,現代人因為獲取食物的方式太方便,如今,世界上因為吃得過多而死亡的人,比因為飢餓而死亡的人多,這就像父母對小孩之間的關係。從自然界來想,我因為很愛一棵植物,不斷給他澆水、修剪….植物其實就逐漸失去了它的動能。父母親應該給予孩子剛好的『陽光』和『水』,「愛」的營養過盛,難免對孩子來說,有些太多。

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

我正在想這件事的時候,聽到一個腳步聲在我背後停下,傳來一句:「姚仁祿,你不用擔心,他們不知道你在幹什麼!」我趕快回頭看,一個背影已然遠去,他是漢寶德老師,對於一個第一志願念建築系的人來說,到了大三,很想突破,只好用實驗的方法試試看「亂丟」會不會丟出一個結果,那是沒有路的路,漢寶德老師那句話等於告訴我:「你可以實驗,不要害怕。」對於還是學生的我來講,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你放心,他們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姚老師也建議父母們,對於孩子的任性,也許要稍微「忍」一下,時機到了,孩子會用各種努力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