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三民價值共產化

十二年國教的議題,您了解核心的問題在哪嗎?
姚仁祿:「十二年國教的「高中均質」是「理想」,但是,教育部卻是以「齊頭式的均值」與「排斥菁英」為理念核心,設計推動辦法,看似公平,其實是擴大不公平。」蔣友柏:「我不支持十二年國教,我認為台灣沒有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

求學時,
修過philosophy(哲學),
所以對於共產主義的
「全民公平化」有一些膚淺的了解。

那時,認為要平等,是理想,卻不可能成功。
因為人性,會需要階級、勝負、獨樂。
現在,認為要平等,是狂想,
卻會脫離社會正常演化。
因為進步,會需要競爭、不公平、與眾怒。

台灣,電費漲,公司成本增加,
獲利減少,明年稅收就會少。
公家機關,福利好,社會公憤自然多,
但卻無法撼動「公務系統」,未來公家單位的競爭自然弱。

十二年國教,想法好,
但卻有效的讓房地產商有暴利、
補習班有不絕的客源、
校長有「使用關係」刪選學生的權利﹍
當政府想要please everyone的時候(共產價值),
已經抹殺了「好」未來的發展機會。

我為我小孩,深深的擔心﹍
為了他們的未來,可能會被迫出走﹍

你提出了,看來很複雜,
其實很單純,卻困難的話題:
「什麼是公平」?
既然困難,我想,讓我們專注的聊聊,
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關鍵問題﹍

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有願景,有理想,
卻沒有執行的能力;
就像一位企業家,公司願景、理想洋洋灑灑,
經營企劃卻是不知所云,如何成功?

我看政府「十二年國教」問題在:
「願景、理念與執行方法,嚴重脫節!」

看看教育部網站的內容:
願景,沒錯,節錄如下:「創新教育,活力台灣」
(一)建構完善優質的教育環境
(二)讓教育工作者與學習者快樂而有效地成長與學習
(三)培育能自我實現的高素質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

理想,也沒錯,節錄如下:
(一)透過免試入學高中,
減輕國中生的學習壓力;
(二)透過免試入學高中,
實現「高中均質、區域均衡」的理念。

但是,如果我們更細心的閱讀:
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
四十四個施政重點,
幾乎沒有「十二年國教」相關計畫;
我怎麼看,都無法理解,
「十二年國教」如何能在103年(2014)推動?

再看,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記者會內容,
我耐心讀完,可以肯定的說,
教育部對於如何設計可行的「執行計畫」,
以實踐自己揭櫫的「願景」與「理念」,
是沒有能力(或是不夠努力)的。

「高中均質、區域均衡」是個實現「社會公平」的理想,
但是,就如你說的,無法實現的理想,就是「狂想」,
我想加兩句:
(一)知道「理想」是「狂想」,
還繼續去做,就是「騙局」;
(二)不知道「理想」是「狂想」,
還繼續去做,就是「無知」。

「高中均質、區域均衡」的「理想」不是不對,
但是,我們政府沒有執行團隊,怎麼做到?

如果,我的同仁只提出漂亮的口號,
設計施工的執行計畫,
卻不專業,不完整,不成熟,
我卻還讓他繼續執行,
這就是我(做為負責人)不負責任。

領導人的重點,
在找到團隊「執行」理想的能力,不在「理想」。

至於,為何沒有團隊?
想想,你我,願意到立法院那樣被責備、謾罵嗎?
這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談也無濟於事﹍

十二年國教已經在我的生活中發酵﹍
為了8年後可能會「上台灣」的高中,
我女兒必須開始豐富她的生活。

因為,這一些,都可以加分。
但這一些加分,也都是很好做的。
因為,這些,講的不再是實力,而是關係。

之前,用填鴨式的教育,
訓練出一堆會讀書卻不會做事的人才。
這一些人,
現在成為了政府的智囊與執行團隊
(因為企業界不需要這種人),
進而,因為觀察到世界趨勢,
訂出了用「開放式」與「引導式」教育的十二年國教。
卻忘記,現在的這一批「專業團隊」,
只會在數據的叢林中牽手取暖。
但在開放式的數位叢林裡,
有距離的引導,才是生存的方式。

這,就讓所有人,卡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好意公平」裡。
這,就是不適任的領導者一意孤行後的結果。
這,就是讓學者「掌權」的必定後果。
這,是他們為了台灣的未來,所鋪成的好意。
但,suffer這一些「打著公平旗子」的錯誤好意的,
卻是台灣的希望們。

只能說,如果是我的團隊喊出看好不叫座的騙局,
我會先斃了他們,再自殺。
因為,實在是太難看了。

我想,有良知的政治人物,
都理解,社會要健全,
領袖人物,必須設計方法,
組織團隊,讓「菁英」、
「多數」與「弱勢」兼顧﹍

社會的「弱勢」,要照顧,讓弱勢有所依靠;
社會的「多數」,要鼓舞,讓多數奮力進步;
社會的「菁英」,要召喚,讓菁英回餽社會。

然而,我們政府的「系統設計」與「人材養成」沒有辦法,
做到上述這些理想的政治高度,
任何政黨,為了「選票」(才能執政),
只好落入「應付弱勢」、「討好多數」、
「排斥菁英」的政治窘境﹍

十二年國教的「高中均質」是「理想」,
但是,教育部卻是以
「齊頭式的均值」與「排斥菁英」為理念核心,
設計推動辦法,看似公平,
其實是擴大不公平。

一個社會,
講究「齊頭式的均值」就是逃避競爭,
我們在島上,再怎麼逃避競爭,
也需要在世界上競爭﹍

所以,我猜想,十二年國教,
如果不慎思,這樣讓教育部草草推上場,
未來大概的發展將是家長為了孩子,只好讓:
1)補習班越來越多;
2)學生越搞越累,體育美育越來越差;
3)好校學區的地產,越來越貴;
4)高學費的私校,越來越多;
5)小留學生,越來越多。

我還是要強調,當今政府的理想,是對的;
但是,沒有設計好,
就推動的政策,絕對不會有好結果;
很想提醒政府,「公平」「正義」「均質」這種理想,
若是只有口號,沒有良善的辦法,推動的結果會如何?
世界史上,有許多「左派」曾經失敗的例子﹍
能不慎乎?

理解是一回事,
但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所有的企業家,都知道,
財散人聚,但有多少不畏誘惑,做到?

所有的教育家,都知道,學海無涯,
但有多少不戴高帽,彎腰聽?
所有的政治家,都知道,人民至上,
但有多少抗拒權力,維持理想?

當企業無法執行義務時,
弱勢,沒有機會翻身;
當教育不能除舊佈新時,
多數,沒有機會進步;
當政治無力帶領團隊時,
菁英,沒有機會施展。

齊頭式的均值,是最不公平的作法。
它讓:
企業有機可乘。
教育不公不義。
政治自以為是。

我不想提醒政府,因為我知道一旦掌權,
就不會再聽「建言」,不論誰,都一樣。
我只像顧好我自己的”小”世界。
盡所能的,讓我鄙視的價值,
不在我的國度中出現。

嗯,這樣說,也對﹍
如果每個不想隨波逐流的人,
都能按照自己的良知,
照顧好自己可以影響的「小世界」,
就如先秦古謠「擊壤歌」,庶民高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嗯,也許,因為網路之「大」世界,
讓二十一世紀,可以是「返樸歸真」,
「小」世界誕生的世紀。

每次,聽到「大我」,
「社會公義」,
「社會責任」﹍都很反感。
因為會講這些話的人,
通常,沒有經營好自己的「小我」。

設計十二年國教的學者們,
有幾個從小就陪在小孩旁邊?
同意十二年國教的政客們,
有幾個覺得自己的家庭比國家重要?
不能治家,如何服眾?如何平天下?

理想推不動,因為政府/學者,
打著大我之名,做自私的事。
而我,是商人,是小人,
習慣攤開自私的本質,為自己的世界搏利。

在21世紀,網路,
讓螞蟻(百姓)有了生活空間;
在21世紀,真相,
讓大象(政府)失去了亂晃的權利。
如果,大象還是因為怕傷害到「看不見」的螞蟻而舉步不定,
就只能站著等死。
那時,倒下的身軀,
會更直接的傷害到「小世界」們。

談回我們的主題,十二年國教﹍
我的核心見解是:
1)關於政策設計:
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執行團隊,
讓政府政策的「願景、理念與執行方法,嚴重脫節!」
這樣的情況下,
再怎麼立意良善的好政策,也變成一無是處﹍

2)關於政策溝通:二十一世紀,已經過了十幾年;
我們政府,雖然號稱e政府,
卻仍然在網路上使用老派的管理模型(上對下)
與溝通模型(單向發佈)﹍

如果,不能掌握網路特性,快速轉型,
什麼政策,都很難成功。

我同意你的見解,也試著解釋,
政府執行團隊的脫節,
是過去的因所造成的必然果。
也試著釐清,政府政策推廣的不彰,
是拒絕接受未來已是現在的結果。

我不相信十二年國教,
我認為這會讓學生與世界脫節;
我不支持十二年國教,
我認為台灣沒有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

我會繼續觀察,視情況決定,
是否要讓小孩成為小白鼠。

任何人小孩,都不應該變成白老鼠,
所以我的建議是:
1)短期內,台灣的教育病徵,
大概不會豁然而癒,
因此,你最好準備,如何因應。

2)最好的教育,
是自己提供給小孩「見識」與「德行」,
不是「知識」與「學位」,
所以,學院,沒有那麼要緊。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