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控
運動對身體好,多數人總是知易行難,蔣友柏說:“運動是一種禪,也是一種修行”;姚仁祿說:“明天,開始運動吧!”。蘋果與蛇與您分享對健身、運動的想法。
開始健身後,
很多週邊的人都以為
這個決定是為了滿足「不服老」的慾望,
但事實上,
卻是因為「服老」所以才做出的決定:
年輕時,做事不用多想,想做就做。
年長時,卻知道,
可以持續的健身,
是因為有個體諒的家庭,
穩定的收入,安全的生活。
年輕時,只想一味的往前衝,
不懂得「等時間」。
年長時,已體會:
帶隊要有耐性,
有時就是要消磨時間,
讓大家可以跟上。
年輕時,
要的只是可以炫耀的表面。
年長時,
追的卻是讓自己自在的精鍊。
在下一階段來臨前,
自私的「設計」一下自己的身心靈。
精彩,也很羨慕。
我除了高中時期的橄欖球
與初中時期的足球,
其他運動,
現在就剩經常在還沒有電梯的工地,
爬上爬下(談不上健身)……。
住在北投時期,
院子裡有個泳池,
將近十年,下水的次數,
兩隻手的指頭,可以算完,
池子,只是庭院的一景;
後來,好幾年住在電視臺,
每天上班十九個小時,
唯一的運動,
就是在辦公室走來走去。
去年,有段時間,
或是清晨,或是晚上,
與淨兒帶KiKi散步,
你也知道,KiKi走起路來,暴衝不已,
帶牠走個半個小時,滿身大汗,
我應該謝謝你將KiKi送我。
結果,來了管家,
每日帶牠出門,我樂得偷懶,
淨兒抱怨,
她唯一出門的運動機會也沒了。
說穿了,我歡喜看書,
提不起勁運動,
淨兒只好經常在家裡的跑步機上
跑個四十分鐘,
也許這次我們搬到山上,
是該運動了。
看來,這方面,
你比我成熟得多,我該向你學習。
一篇讓我冷汗直冒的「有感而發」﹍
輕鬆一點來說,
健身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設計。
是目標的不同,
要放棄與忍耐的事物就會有差別。
但好處是,做的越確實,
忍耐的越久,回收就會相對的大﹍
這似乎也是遊蕩人生的法則。
有了小孩後,必須陪他們運動;
有了狗之後,必需帶他們走路。
有了公司後,必須讓自己穩重;
有了家庭後,必須給自己空間。
所以,開始「苦行」。
由內(智慧與氣勢)至外(外表與行為)
想著,當一個滿身刺青的光頭甲蟲男,
帶著小孩在5星級的飯店游泳時,
會嚇壞多少「觀光客」﹍
不禁,笑了﹍
說起健身,
我的父親,八十好幾,
偶爾還約朋友打高爾夫,
每天在他住的社區,
來回走近千米,
這樣運動,還覺得還不夠,
他還參加社區的太極拳社﹍
他從年輕時代,就喜歡定時運動,
網球打到中年,開始高爾夫,
一直沒有懈怠的保養著身體;
說來慚愧,他對運動的注重,
我居然一點都沒有學會。
(我也許遺傳我的母親,
她喜歡家事、照顧家人與閱讀,
唯一的娛樂,是書法)。
也許,我該換個角度思考,
為了家人維護自己的健康?
也許,這樣,
我就願意忍耐著運動的無聊了。
(運動為何讓我覺得無聊,
我也說不上來)。
今天,我也陪著小孩去考跆拳道
(無聊又沒效率的不知所為考試)。
一個人的運動讓很多人覺得無聊,
因為要不斷的與自己對話。
一群人的運動讓多數人覺得刺激,
因為可以正視競爭的本性。
我覺得,運動是一種禪,
讓我可以排出怨氣。
我認為,健身是一種修行,
讓我可以控制腦與身體
(人都有惰性,
身體常在還能撐的狀態下,
發出一堆應可忍的警訊)
我相信,動禪是一種責任,
尤其是對家中的主要支柱來說﹍
所言甚是,確實如此。
雖然覺得無聊,
但是,我還是下定決心,
開始學你了。
明天,開始運動了,唉。
如此甚好,找機會,
先一起爬個山吧!
(既然已決定,又何苦唉聲?
你不是一直告誡我,決定的事,做就對了,
做久就順了,習慣就成了。)
「唉」,
是決定改變習慣之前,
自己給自己的一點明知沒用的安慰吧。
爬山?好啊,慢慢爬,我就可以。
讀了幾段林克孝的「找路」,
他寫得很有感情,
非常詩人的感情。
我離開的好友與很喜歡爬山。
我倆就先從你新家的山開始吧﹍
你爬快一點,我爬慢一些。
就這麼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