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誠實
蔣友柏:「誠實的面對品味,才有可能建立品牌。」 姚仁祿:「網路時代,品牌成功的基礎,是誠實;誠實,是品牌的基本品味。」
過去,
誠實是一種很危險的坦白,
因為資訊不發達,傳遞速度不快,
所以,謊言的功效,
往往比誠實高。
現在,誠實是一種必須承擔的危險,
因為科技,已讓天下事,無以遁形。
過去,品牌是一種少數的獨特商品,
有包裝,修正,養成的空間。
現在,品牌是一種多數的氾濫商品,
只剩坦誠相見的空間。
其實,誠實,
就是品牌的最基本品味。
就像穿著一樣,
要得體,要自在,要適合自己。
過去,服務過把LV穿得像地攤貨一樣的老闆,
幫助過用我看不懂的藝術品
裝飾自己小心眼的客戶﹍
雖為這些沒品味的過去式成功的賺到了錢,
但卻無法建立起品牌。
現在,多數選有品味的客戶。
不代表他們有滿身的名牌,
整家的藝術品,或滿地的超跑。
但他們,都是有品味的。
知道自己是誰,適合什麼,要什麼﹍
誠實的面對品味,
才有可能建立品牌。
贊成你的論點:
1)網路時代,品牌成功的基礎,是誠實;
2)誠實,是品牌的基本品味。
你曾說:品味是美感﹍
其實,仔細想想,一個人,
或一個產品、一個企業,
只要誠實,就不需修飾﹍
既然沒有修飾,
就有一種發自內在的美感。
換句話說,誠實的品牌,
自然就有品味,就有發自內在
(而不是外在裝飾)的美感。
真希望,企業經營品牌的人,
能夠理解品牌第一課:
「誠實,是最美的品味」。
分享一句愛因斯坦的話:
A man should look for what is,
and not for what he thinks should be。
很美,也很有品味的一句話﹍
品牌經營者,應該牢記:
「我們應該如實的呈現,我們是什麼;
而不是找尋,我們應該是什麼!」
因為自己的條件與職業,
常被問:「時尚是什麼?」
常被請教:「品味是什麼?」
但,到現在,
我還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因為,自己注重的,
就是穿得舒服,穿的適時。
因為,自己注重的,
是衣服下的自信,自知,自明。
因為,品味是要對自己夠了解後,
才能自然散發出來的賀爾蒙。
因為,品味是一種無法修飾的修為。
因為,品味源自於對自己誠實。
What is 是不完美的。
當可以平心的接受不完美,
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品味。
Should be是期望的。
當可以用自己的期望主導時,
就自然會散發自己的品味。
Good taste simply come from being me﹍
簡單的道理,
但卻是需要大勇氣才能跨過的門檻。
對了,勇氣!
品牌,需要誠實,
才美,才有品味;
誠實,需要勇氣,才能堅定﹍
再分享一句愛因斯坦的話,
我很喜歡,常常咀嚼:
Any intelligent fool can make things bigger and more complex…
It takes a touch of genius –
and a lot of courage to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當,大家都覺得品牌,需要包裝;
需要很大的勇氣,
能堅持誠實的呈現自己,拒絕包裝的虛偽﹍
當然,從愛因斯坦的話,我們也理解:
在虛假的世界裡,堅持與眾不同,堅持誠實,
除了勇氣,還要一點天才的成分﹍
成功品牌另一課:
「誠實,除了大大的勇氣,
還要一點小小的天才﹍」
天才,對我來說,
是一種無理。
無理的認為,
用面對自己的誠實來面對世界。
天才,是一種沒有修飾的聲音。
忠言逆耳,
但卻是假像汙染中的一片草地。
天才,就算是一點點,
對不誠實又沒有品味的打工族來說,
是極大的威脅。
所以,我常與客戶們分享,
如果在公司的環境中不敢用穿著表現自己的個性,
不知道如何打扮出自信適時,
這種人,是不能碰品牌的。
所以,我常與客戶們分享,
如果不敢走進高檔精品選購適合自己的物件,
不敢讓感性的享受進入人生,
這種人,是不適合品牌的。
要有大大的勇氣,就要從誠實開始。
要有小小的天才,就要從自愛下手。
要有品味,就要勇敢的堅持:
誠實的自愛。
「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這是我喜歡的一段話,
出自老子道德經三十四章﹍
以這段話,
思考我們今天的談話題目「品味誠實」,
可以知道:
1)包裝自己,就是想裝大,
這樣的虛偽,反而不能成大;
2)勇敢的拒絕包裝,
如實呈現,就是無欲;
3)老子說「常無欲,可名於小﹍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4)換句話說,誠實,就是敢「自小」,
敢自小,才能有機會「成大」;
品牌,畢竟不是自己說了算;
品牌,是別人眼中的你。
因此,自己裝大,沒用;
誠實自小,別人才會喜歡你﹍
而,被喜歡,不只是「品牌」,
更是有「品味」的品牌!
因為,別人眼中,
你的「誠實自小」,很美。
我喜歡﹍
品味,來至自小;
自小,來至誠實。
這,就是品牌者要認知的第一件事﹍
當品牌可以誠實的面對自身的存在,
就可以開始考慮與環境的互動。
如果,品味,是偏道家的豁達,
品格,就會是偏儒家的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