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武道
姚仁祿:「企業或個人懂得前修煉「三品」品味,品格,品性,才能飛躍第四品~品德的高度!」
因為小孩子在學跆拳道,
所以每週,至少有兩次在等待他們下課時,
見識到練習的情形。
隨著段數的增加,
對練的機會也變多了。
不過,
在陪練的家長,
似乎對練的輸贏在乎的比小孩的成長要多:
我聽過身材壯碩的母親,
對營養過剩的小孩直接無情的批判。
卻忘記,腳踢不動是因為過重;
只會像戰車一樣往前衝是因為想以重欺輕。
這些,都是家庭造成缺點,而非小孩不夠努力。
也許,太想控制,太在意輸贏,
所以離問題的距離拉不開,
所以就看不到整個問題。
品德,對我,
就是慣性的建立高度,看到問題的全貌。
不要被過多的預設立場,
過多的自我希望,過多的社會慣性綁架。
品德,就是把一件複雜的事情,變簡單。
花了幾個星期,
我們談了品牌四品的前三品﹍
你曾說:
品牌是一個生命體﹍不斷的變型。
品味, 是美感;
品格, 是環境;
品性, 是內容;
品德, 是高度。
四品是一個循環,一個互扣的四像。
品德是高度,愛因斯坦有很好的註解:
There is nothing divine about morality;
it is a purely human affair。
If people are good only because they fear punishment,
and hope for reward,
then we are a sorry lot indeed。
What the individual can do is to give a fine example,
and to have the courage to uphold ethical values ﹍
in a society of cynics。
高度,絕對不是做給人看﹍
高度,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品牌,因為高度,所以,看得遠﹍
品牌,因為看得遠,所以勇敢﹍
在喜歡批評,習慣嘲諷的社會,
有高度,才有勇氣。
除了不做作外,
高度,必需是一種習慣。
就如同在游泳時,
一定會放鬆,抬頭,
享受水,享受空氣。
高度,一旦是強制性的,就會失去彈性,
就不能隨著不同的問題屬性,時上時下;
高度,一旦不在意冷眼與批評,
就能跳脫常理,隨遇而安。
我父親曾說過:
「雙腳下的地如果以深度來看,是無限大的。」
這,是一種思考高度的角度。
他也說:
「生命的長度是固定的,
寬度是自己訂的,深度是自己設計的。」
這,是一種執行高度的習慣。
所以,品德,是故意無求?
我們花了一個月,定義出品牌的四品:
X軸,定義品牌的身份:
品味:美感/誠實自小,
品格:環境/直覺無私,
Y軸,定義品牌的故事:
品行:內容/善意利他,
品德:高度/(﹍)
前三品的定義,
都有一個學術派所沒有提供的價值連結。
因為如此,所以,在這matrix中,
品牌才會成長,變形,有生命。
嗯,非常喜歡你這一段的描述﹍
確實,
高度,不是硬ging可以達到的;
高度,是一種覺悟的思考,
一種生命的習慣!
品牌,需要「品德」,品德必須有「高度」﹍
而,高度,是來自久遠修煉之後的「覺悟」﹍
所以,企業,沒有前「三品」修煉的「覺悟」,
就沒有第四品的可能,你說對否?
看起來,
品德用刻意無求來解釋,是可行的。
對一個品牌來說,覺悟是必要的。
但要覺悟,就必須放下,
必需接受,必需自然。
這,又要夠強才能刻意的做到。
所以,才會說,這品牌四象,是互扣的﹍
對學術派來說,這,太抽象了,
太無法控制了,所以是歪理,
是毒害設計與社會的源頭。
對大企業來說,這,太崇高了,
太違背資本主義了,所以是風險,
是需要慢慢思考與計畫的變數。
在台灣,品牌的發展資源,
多數掌控在這兩端的天秤手上。
可惜的是,他們,
卻不懂要覺悟,還害怕覺悟。
所以,台灣,才會在沒有真正品牌的事實下,
為自己有許多「國際大牌」而沾沾自喜。
也許,他們應該問自己,
當把所有功能拿掉後,
品牌商品,還有多少價值?
別人心中的我們,
就是我們的「品牌」﹍
因此,品牌,不是什麼高深的學理;
品牌是,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產品、服務﹍)的表現,
轉化而成,深植別人心中的印象。
如果,我們:
修煉「誠實自小」,得到「品味」;
修煉「直覺無私」,得到「品格」;
修煉「善意利他」,得到「品性」;
因為,上述三種修煉,體悟「覺悟無求」,
那就因為這種「高度」的習慣,得到「品德」。
企業(或個人)懂得前修煉「三品」,
才能飛躍第四品的高度!
覺悟是比刻意要好多了。
我曾經與你分享過,
我小孩問我:「為何我眼中的你,不是你眼中的我?」
很有哲意的一句話,
也在我的品牌知識中,
丟下了一顆寶石,引起了一串漣漪。
這,一直連到了今天的對話。
不經意中,一個未被社會污染的純粹,
為一個歷經風雨的老靈魂,
在新的方向,點了一盞燈。
有時,修練,覺悟,飛躍,都不是求來的。
而是時間到,就會發生的。
農人不播種,
時間到,不會有稻米;
因此,播種,是關鍵;
但是,多數企業經營者:
要嘛,不播種,只想買米;
要嘛,播種之後,
不懂種子需要天助、人助,
老是揠苗助長,老是掀開鍋蓋,
看看水煮開沒﹍
所謂無求,
就是只問是否用心耕耘,不問是否收獲夠多;
因為,天道酬勤,
我相信耕耘(修煉)三品,必得第四品;
但是,不耕耘,時間等再久,也不會奇蹟出現。
幸好,這輩子,
碰到的貴人不少。
還未半百,就看到了四品的輪廓。
只要持續耕耘,
應在蓋棺前,有機會把果送出去。
至於其他人,只能說,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相信,慢慢的,
與我們有相同想法與能力的人會自然聚集。
那時,就有更多的能量播種與耕耘。
對,談了四星期,
我們約略的,摸索、描述了
品牌的關鍵「四品」,值得高興!
希望共鳴的企業或個人,
能夠用得上﹍
你還年輕,
應該持續讓這個觀念的雛形,持續發酵,
成為新世紀品牌的「庶民理論」,
不要讓「學院」成為唯一的理論城堡。
你的託付與我個性相輔。
所以,會望這個方向繼續革命。
等到有一天,
學院都來找我設計時,
大局就已經佈完了。
接下來,我們應該談創意。
以四週的時間,分析:
注意,心意,在意,
和如意在創意中所扮演的角色。
但也先與你請假,7/9-7/19不在國內。
度假時,不想有牽掛,
所以,在聊完「注意」後,會消失一週﹍
等充好電,在與你談「心意」。
(小朋友的任性,請容忍)
喔,那我也順勢請假?
還是變把戲給大家看?
無論如何,
祝福你們全家,度假愉快!
如果問我,我會勸你請個假。
全勤,是看不出高度的﹍
感謝祝福。
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