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https://www.dxmonline.com/wp-content/uploads/2023/09/回首.jpg)
蔣友柏:「蘋果與蛇開放這個對談,是期望,用我們的熱情與認真,為一些想要改變的腦袋,做一些seeding的動作。」姚仁祿:「我們散播的種子,應該更多元,讓每一塊土地,都可以找到適合的種子;再怎麼荒蕪的土地,也有對的養分,供它生長。」
過去兩年,
大環境雖然不好,
但公司,風平浪靜。
這,讓許多和我一起拼命的戰將,
忘了挑戰的重要性。
都以事不關己,躲避;
都以無法施力,逃避。
這,讓許多與我一起搏命的新血,
忘了挑戰的可能性。
都以慣性難改,躲避;
都以無能為力,逃避。
我一直在等,在想,在觀察⋯
直到,我深刻的感覺到,
我所開始的革命,
已有很大的一部份安逸成了公家機關⋯
忘了理想,沒了夢想,缺了敢想⋯
心,在安逸中,
自然,不敢狂想,不敢挑戰,不敢害怕⋯
所以,我,回到了最自然的自己,
講了所有人兩小時。
但,其實是我,
想多了,猶豫了,
裝傻了,等待了⋯兩年。
所以,他們變成公務員,
是因為,我刻意的不自然。
所以,我們成了可以被替代的補給品,
是因為,浪靜太久。
這次,還有機會回首,
記起過去的熱,拿起放下的狂。
下次,沒有機會回首,
只能選擇斷腕,捨取腐敗的框。
畢竟,長輩們已經開了過多的公家機關,
實不需在這個年頭,
再多一家民營公家機構。
有一位很年輕(39歲)就去世的
天才印度哲學家Swami Vivekananda說:
「The world is the great gymnasium
where we come to make ourself strong。」
這句,應該可以代表你,一貫的想法。
然而,他也說:
「You have to grow from inside out。
None can teach you,
none can make you spiritual。
There are no other teacher but your own soul。」
這句,應該是,
你的同仁,為何沒有拼勁的原因。
最重要的,他說:
「Our duty is to encourage everyone in his struggle
to live up to his highest idea,
and strive at the same time to make the ideal
as near as possible to the truth。 」
這句,應該是你我都有的挑戰。
因為,他說:
「All differences in this world are of degree,
and not of kind,because
oneness is the secret of everything。」
也許,這個在1902年離開這個世界的腦袋,
提醒我們一些事。
原來,在1902時,
就已經有與我差不多歲數的挑戰者,
對「活著」這條路,
做出了適當的解釋。
在蘋果與蛇的對談中,
we covered a lot of topics and value。
一直在做的,是藉由「談」,
挑戰自己的認知,
釐清自己的邏輯,
創造出成長的空間。
開放這個對談,是期望,
用我們的熱情與認真,
為一些想要改變的腦袋,
做一些seeding的動作。
Seeding is just the first step。
之後,一系列的苦工,
只能靠自己的「自願」達成。
沒有任何人,
可以在自己的領域中,
責任中,幫上忙。
我年紀大了,
所以,喜歡他說,
oneness is the secret of everything。
雖然,我們都認為,
人的心,就是土地,
如果,主人任其荒蕪,
就算我們播種,也幫不上忙。
但是,這麼想,似乎也不對;
因為,土地,就是土地(oneness),
總會有適宜的種子,
適宜一塊荒蕪的土地⋯
自然界,沒有荒蕪的土地。
從這個角度看,
也許,我們散播的種子,應該更多元,
讓每一塊土地,
都可以找到適合的種子;
我相信,當適合的種子到來,
再怎麼荒蕪的土地,也有對的養分,
供它生長。
意思是說,
我們祇是一種人(也許是稻米),
可是,人有很多種,
像是走進原始森林,大樹下,
有蕨類,蕨類的旁邊有小草野花⋯
他們,共同形塑了一片原始林⋯
也許,不是每棵植物,都想變成稻子?
畢竟,活的認真,
每一年,都可以準時插秧採收的稻子,
也祇是一種被馴服的野草,
不是嗎?
農夫有很多種,
每種,種法不同,
適合的,種子也不同。
領導有很多種,
每種,引法不同,
適合的,人才也不同。
我,不是一位好農夫,
因為,對於我園子外面的事,沒興趣。
我,不是一位好領導,
因為,對於我世界外面的規,沒興趣。
因此,體悟到,能做的,
不論對私對公,只有開疆的動作。
闢土,讓有耐性的農夫來做⋯
我,只有一個功能,在
已經成形的森林中,闢出一塊地。
讓各種想要捉住陽光的種子,
有機會正視陽光。
而不是在已成形的森林中,
灰頭土臉的等待「舊規矩」,
好心的,放下一絲陽光的尾巴。
如你所說,種子,
只要想要,哪裡都可以長。
無需,限定,是哪一種。
說得對,你適合開疆;
至於闢土耕耘,
需要耐性與柔韌,
似乎不是你的性格。
企業團隊,
開疆拓地,固然要緊;
闢土墾殖,也極重要。
這兩種人,性格不同,
像蘋果的Jobs與Cook一樣;
合在一起,
有人開疆拓地,有人闢土墾殖;
Jobs突然辭世,
Cook的聰明才智,固然高,
但是,性格不適合開疆拓地,
如今看來,公司發展,就慢下來了。
但是,反過來想,如果,Cook辭世,
留下Jobs,那也會是前方開疆,
後方爛攤一團,像是早期的蘋果;
因此,公司,需要有:
「性格相反,品格相同」,
「風格互異,格局相近」的領導層,
才能運作。
10年下來,闢土耕耘的人,我有了。
品格上,不需太擔心,
最少,不會因「自私」而播種;
格局上,還需更努力,
因為,命運際遇造就高低差。
所以,我才寫了一段詞與同仁分享:
Dear All:
在今天的自我檢討會後,
心有所感,試著,寫詩:
我與我們
我,是一個非常自主的單位;
我,是一個非常霸道的品味;
我,是一個非常孤獨的小位;
我,是一個非常難成的地位。
我,從一個最大的社會單位,國家,被驅逐;
我,從一段最悲的生命體驗,喪親,被放逐;
我,因一段最滿的人生決定,家庭,被追逐;
我,因一段最傲的事業決定,橙果,被角逐。
我,因為我,成我;
我,因為我,敗我。
人,因為進門,而有定;
人,因為出門,而有局;
人,因為找門,而有心;
人,因為無門,而有悲。
人,因為有伴,進門,所以有我們;
人,因為有伴,出門,所以有我們。
一個我,一扇門,換得心老,心懼,心死;
一個我,一些們,換得心躍,心動,新意。
問我要什麼?
還不如問:
有我之後,我們要什麼?
這問題的答案,就會勾勒出:
「性格相反,品格相同」,
「風格互異,格局相近」的耕耘層,
與「創意相反,性格相同」,
「原則互異,風格相近」的種子層。
大作家Orsen Welles曾說:
「We’re born alone,
we live alone,we die alone。
Only through our love and friendship
can we create the illusion for the moment
that we’re not alone。」
你有感而發的詩,就是這樣的心境;
你經歷比一般人多,
所以感受當然更直接,也更深。
Yes,I had realized that at the end,
I am destined to be alone。
For all the love and glories in my life
will only be the side table stories。
That is simply the fact of lives…
所以,有時,會急一點,會極端點⋯
but not because I do not want to be alone,
Rather hoping that by using me,
the ones I care will not be alone。
現實,就是如此;
回首,就該如此。
對的,我們獨來(獨自生下來),
而且,獨往(獨自往生)。
但是,人生旅途中,
我們總會與人、與物、與動物有緣,
因為有緣,所以我們就會掛心;
也因為掛心,我們今生,
就在牽掛中,不再孤獨⋯
也許,我們會覺得這些緣,
只是今生的片段與偶然,
但是,有些緣,延續很久、很久,
而且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