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品牌是:專心的了解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不斷的,擔心自己會不會不再是自己?卻又要,隨著對自己的了解與面對,演化出更適合自己的自己。


蘋果與蛇 蔣友柏
我從女兒的口中,
聽到了一段很有意境的話,
一段她用來形容
考100分的心情過程。

她說,我會考100分,
因為比平常專心,擔心。
這,似乎點出了做「好」事的道理:

1.控制自己,
不被週遭、心情、預設立場影響。
2.時時記得有失敗的可能
而不自滿、自大、自負。

這,似乎也是堆疊個人品牌的道理:

1.堅持自己的道,
不被社會、背景、普世價值影響。
2.時時記得沒有退路,
而不斷的要求自己,
往前,站穩,再往前。

只是,在學校裡,只要有努力,
就一定會反映在成績上。
反之,在社會中,就算再努力,
也不一定會贏得好結果。

蘋果與蛇 姚仁祿


學校與社會,
我想,是一樣的。
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這個道理,
我也常以此,與同仁共勉。

只是,「勤」字,有兩個意思:
一是,要努力;
二是,要做對的事。

學校,尤其是大學之前,
多依靠教科書,
肯努力,大概不會讀錯課本,
因此,就容易有好結果;

社會,事情複雜得多,
除了簡單的作業,
通常,不會有SOP可循,
尤其是新的產業趨勢,
創意,是核心能力;
因此,應該,
先讓自己做對的事,
才考慮如何努力做。

幾十年前,
仁喜(我弟)有句名言,
勉勵當時我們共同的同仁,
他說:「不要很努力的去做錯一件事﹍」;
他這麼說,是因為,
當時,有些同仁,
只知抓起事來,就努力做,
不思考,
這樣去做,會不會是錯的,
因此忙了半天,
沒有成果,還怪別人﹍

我沒想到,幾十年後,
這還是我常與某些同仁說的話,
因為,有些同仁,
都只顧用力,不肯用腦,
或者,只用一小部分的腦;

這也不能怪他們,
因為,台灣教育,
從來,就只教學生,
考試要按照標準答案,
沒有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思考的能力,
當然,出了社會,
就養成,只做事,
不動腦的壞習慣了。

換句話說,天道酬勤,
但是,老天,不會把報酬,
交給「只勤力,不勤腦」的人。

 

蘋果與蛇 蔣友柏
我,是一個叛道的人,
所以,與學「校」一直是處於對立方。
因為,多數在學校表現出色的人,
都只知道一種做事的方式。

而這一種方式,
是用大量的「知識收集」
與「時事分析」為基準,
再歸納出,要做什麼?

這,與我所擅長的,
先定義出目標,
接著分析出過程中的風險,
再以經驗值定義出收集成局的必要知識,
是背道而馳的。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
「很努力的去做錯一件事」﹍

每天,在工作上,
一定會碰到這一種事;
每天,在家中,
我都一定會做這一種事。
慢慢的發現,
只有經過不斷的浪費時間,
才能體會到,勤的意義。

每天,在工作上,都會問同仁,
到底,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沒有清楚的重點,
就不會看到對的路。

每天,在私生活中,都會問自己,
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
沒有誠實的自私,
就不會做好對的事。

蘋果與蛇 姚仁祿

以「離經叛道」四個字來看,
我覺得,你「離經」而不「叛道」﹍
你「離經」,所以,與學校對立,
因為,學校很難教你地圖以外的路,
只有「經典」;

你不「叛道」,
所以,你先定義目標、
再思考風險、後吸收知識,
經過如此,就算人人都說是錯的路,
你還是前進⋯。

為何如此?
因為,你不背叛你思考過後
找到的路(不叛道)﹍

不叛道,只有兩種堅持:
一是、堅持思考;
二是、堅持誠實。

思考道路,不背叛誠實;
回到主題:
能思考,靠「專心」,
專觀察自己的思路;
能誠實,靠「擔心」,
擔心會背叛了自己。

 

蘋果與蛇 蔣友柏


品牌,其實就是專心的了解自己,
再誠實的面對自己。
這,非常簡單,
幾乎,所有人都懂。

品牌,其實就是不斷的
擔心自己會不會不再是自己,
再隨著階段演化出更適合自己的自己。
這,非常簡單,
幾乎,與人性相同。

但這些,是都有點離經,
所以,難的,
是走向沒有地圖與指標的路。

但這些,也都有叛道的味道,
只不過,叛的,
是眾人的路,而非自己的道。

10歲的小女孩提醒了我:
1.面對「考試」要專心,
看透所有問題。
2.面對「結果」要擔心,
想透所有風險。

知道會碰到什麼,決定是否要碰到?
決定是否要承受結果?
這,就是有自我意識的決定﹍
不斷的做出這類的決定,自然的就會:
不做對的錯事﹍

進而,會多做「學校」不教的:
對的錯事。

蘋果與蛇 姚仁祿

有趣,我覺得,
學校無法教的,是「錯的對事」。
學校無法教,
學校認為錯(離眾人之經),
其實是對的事(不叛自己誠實之道)。

你今天對於品牌的解釋,
是我們對談以來,最令我折服的,
簡單明瞭又透徹;
倒是,你說,
人人懂,那就未必了;
許多人談品牌,可惜,
不知如何定義品牌;
你的解釋,我喜歡。

品牌是:
1)專心的,了解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
2)不斷的,擔心自己會不會不再是自己?
卻又要,隨著對自己的了解與面對,
演化出更適合自己的自己。

從某個角度看,這句話,像是修行,
更像,偉大作品的創作過程。

 

蘋果與蛇 蔣友柏

不敢﹍很多時後,
是有令我佩服的對手,
所以可以在互動中,
悟出新的道。
因此﹍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