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做事業要像種田:彎腰插秧、步步後退,看見田間水中,映照天上有雲、有田、有陽光、有雨水⋯忘記二十世紀的大還要更大,體會二十一世紀的小才是大。
不知道為什麼,
越來越難生氣。
越來越難生氣。
越來越常冷冷的看事,
靜靜的處理事。
雖然知道,
心中還是有一堆火,
靜靜的處理事。
雖然知道,
心中還是有一堆火,
卻開始學會引導熱度,
而不是處理熱度。
過去,對於不尊重、
不理智、不合理,
不理智、不合理,
一定是用自己的牆去撞對方的牆。
和別人比厚、比硬、
比高、比力大。
比高、比力大。
每次都抱著牆破再補的決心,
爭自己應得的方寸。
現在,已經不介意方寸之爭。
反而用繞的、爬的。。。
避開之前會在意的無聊之牆。
用心的把自己的牆,
因為自己的舒適而做出調整。
所以,可以站的比之前直,
也能彎的比之前低。
這樣的變化,稱作「演化」⋯
生物的演化,就是,
讓自己不斷隨著環境演進,
以保護自己的基因,
得以延續⋯
人類這個物種,
除了生物基因,
除了生物基因,
還有「理念」與「理想」的觀念基因,
為了讓「觀念基因」繼續生存,
我們會像保護「生物基因」一樣,
甚至超越對「生物基因」的保護。
換句話說,我們理解,人生苦短,
能夠實踐的理想不多,
因此,會以較低較軟的姿態,
呵護實踐理想的機遇⋯
年輕時,我們不覺得,
時間,是實踐理想的關鍵資源⋯
聰明人,到了中年,
開始感受、開始理解⋯
有慧根的,
開始以毅力,讓自己柔軟,
開始以毅力,讓自己柔軟,
開始以勇氣,讓自己低下⋯
外行人,以為這是屈服,
有眼力的,
看懂這是把「理想」
當成「基因」在呵護。
當成「基因」在呵護。
畢竟,好機長,
只會在強風與強風之間,
只會在強風與強風之間,
抓緊寂靜的片刻,精確的起飛,
雖然,年輕時,他曾認為,
冒險起飛,才酷。
冒險起飛,才酷。
任何形態的演化都需要被珍惜。
因為,都是在很多的不可能轉為可能時,才會發生。
少年時,求的太淺,
常以帥為演化目的。
常以帥為演化目的。
結果,只成就了自以為是⋯
青年時,求的太偏,
多以自私為演化目的。
多以自私為演化目的。
結果,只換得了傷痕累累。
現在步入中年,
反而沒有明確的目的。
反而沒有明確的目的。
覺得,帥,只是外表,
既不能服眾,又無關能力,
且無法轉換成價值,
那求帥又如何?
覺得,自己,只是一人,
既不能延續,又無能獨享,
且害怕無力孤獨,那自私是為何?
當視野換、心胸闊時,
就清楚的知道,要的,
是渺小的希望。
是渺小的希望。
想成就的,是困難的理想。
只要希望不死,
理想就會在指尖前。
理想就會在指尖前。
只要理想在指尖前,
活著,就會有意義。
或許就是因為不想:
12歲時仗勢欺人、24歲時醉生夢死、
36歲時隨波逐流、48歲時倚老賣老、
60歲時回憶當年⋯
所以,身體演化,精神也演化。
完全理解。
延伸來看,任何機構、
任何制度,也是一樣,
有的,從懵懂,到熱血,
到覺悟,到珍惜意義,不拘形式⋯
有的,從熱情,到自大,
到迷失,到意義瓦解,
只剩形式⋯
只剩形式⋯
老去,是一種生命的形式,
不是意義⋯
從這個角度看,
任何機構,慶祝創辦幾年,
不如反省創辦的意義何在?
沒有「彎腰」,
就看不清楚,
自己的腳,站在哪裏,
自己的腳,站在哪裏,
你說是否?
經營創意,
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都留舊血,
公司的制度默契都夠,
公司的制度默契都夠,
但卻容易隨波逐流。
只能用「慶祝幾週年」來安慰自己;
都換新血,
公司的新意熱度都足,
公司的新意熱度都足,
但卻容易自我為是。
只能用「他們不懂我」來欺騙自己。
如何拿捏,
是領導者的責任。
是領導者的責任。
以往, 都往前看,
告訴大家, 前方, 有梅林;
告訴大家, 前方, 有梅林;
現在, 慣往下看,
靠訴自己, 腳下, 有實地。
靠訴自己, 腳下, 有實地。
以往, 跑跑跳跳的,
不經意, 踩壞腳邊的小世界;
現在, 徐徐漫步的,
不經意, 發現腳邊的小世界。
如同你所說的,
老去,不應是意義。
老去,不應是意義。
一旦感覺到被老去環繞,
就不敢看自己的腳,
更何況看清遠方的地平線。
所以,能彎腰,敢彎腰,
才能「自知」立足何處⋯
能自知立足點,
遠眺,才有意義,才是理想;
不知立足點的遠眺,
不是夢想,不是理想,
只能算是漂流⋯
從這個角度,再深思,
立足點,如何牢固?
我想,應該是,
彎腰時,仔細看,自己腳下,
加上閱歷的知識成分,
是磐石、還是流沙。
是磐石、還是流沙。
我倒是不太在意腳下是磐石還是流沙。
如是磐石,就要思考,
是否有跳起的肌力?
或是站穩的耐力?
或是站穩的耐力?
如是流沙,就要判斷,
是否有位移的心力?
或是接受的毅力?
或是接受的毅力?
因為,不論是磐石,
或是流沙, 都是命。
或是流沙, 都是命。
命,只要願意承受,
就不會只有一種結果。
就不會只有一種結果。
只要結果可以出現變化,
挑戰就有意思。
一個有意思的挑戰,
不論是站在磐石或流沙上,
都不枉一生。
你說的,倒是真的⋯
不過,這也看出來,
我們的不同:
我,在意基礎;
你,在意實力。
我,以基礎為實力;
你,以實力為基礎。
我們有不同的生存邏輯,
卻都肯賣力挑戰現況,
卻都肯賣力挑戰現況,
所以,有得談。
一生中,
能遇到「有得談」的朋友,
何其幸運。
能遇到「有得談」的朋友,
何其幸運。
我,有背景,
出生就有基礎,
出生就有基礎,
但卻也體驗過不屬於自己的基礎,
有多麼的脆弱。
有多麼的脆弱。
所以,只能靠自己的實力,
作為基礎。
作為基礎。
讓人,想拿也拿不走。
但這種作法,只適合少數人,
而且,人去,基礎就沒了。
所以真正認識你後,
我不斷的引導周邊的人,
建立基礎,
建立基礎,
而非單純的增強實力。
所以,我在時,
是矛盾的事半功倍。
是矛盾的事半功倍。
但我不在時,
卻會是反普的事倍功半。
卻會是反普的事倍功半。
只可惜,目前,還沒有人悟懂。
我們,都在用不同的方法,
靠自己的腳(不是政府或大企業),
往一開始就感覺到的意義,
有意思的前進。
有意思的前進。
網路解構,
大企業與大政府,
終將逐漸萎縮⋯
大企業與大政府,
終將逐漸萎縮⋯
也許,新時代,
做事業,要像種田:
做事業,要像種田:
彎腰插秧、步步後退、
看見田間水中,
映照天上有雲、
有田、有陽光、有雨水⋯
有田、有陽光、有雨水⋯
忘記二十世紀的大還要更大,
體會二十一世紀的小才是大。
同意,理解。
所謂的新創新,
不會是挑戰世界上沒出現過的事物,
而是改變自己腳邊的事物。
也許是藉由角度,
濾鏡,或心境的不同,
濾鏡,或心境的不同,
而感覺到改變;
或許是藉由後退,
上跳,或俯身的動作,
上跳,或俯身的動作,
而體驗到改變。
這種改變,才能彎著腰享受。
好險,我腳邊的世界還小,
低頭,還不會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