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心如意](https://www.dxmonlin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3/承心如意.jpg)
承心如意
要「如意」,肩膀要夠厚、夠硬,有勇氣,有擔當,心要夠真、夠定。要「如意」,要成為客戶的Producer(父母、土壤),不要成為客戶的Director(老師、導遊)。
一天,開始也許不如意,
但只要承受的住,
靜的下心,就會轉,
但只要承受的住,
靜的下心,就會轉,
一轉,就有機會如意。
如意和隨意、任意,
有很大的差別。
有很大的差別。
任意,是不管環境,
不講中和的利己行為;
不講中和的利己行為;
隨意,是無視情況,
不想後果的放空行為;
不想後果的放空行為;
如意,是正視自己,
正視情況,正視環境,
所達到的中和後果。
正視情況,正視環境,
所達到的中和後果。
22歲前,只知道任意;
27歲前,多數是隨意;
到了35歲,才開始了解如意。
肩膀要夠厚夠硬,
心要夠真夠定,才能執行如意。
心要夠真夠定,才能執行如意。
你的22歲前,
只知道「任意」;
只知道「任意」;
我的22歲之前,
也差不多﹍
也差不多﹍
大學多讀一年,
23歲研究所讀了一半創業,
23歲研究所讀了一半創業,
說是「夢想」也好,
卻是「任意」的成份居多。
卻是「任意」的成份居多。
你的27歲前,多數是「隨意」;
我的二十七歲之前,
照顧著剛起步的事業,
在經濟拮据中,
不服輸的奮力向前,
照顧著剛起步的事業,
在經濟拮据中,
不服輸的奮力向前,
很努力,卻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大膽﹍
28歲,我擔任室內設計公會的理事長,
天真的改革,已有惡習的公會,
幾年過去,似乎有點成效。
你到了35歲,
才開始了解「如意」;
才開始了解「如意」;
我到了35歲,還在奮力向上,
「如意」從來不是我腦中出現的字彙,
「成功」才是﹍
「成功」才是﹍
40歲前一兩年,我應該算「成功」,
內心深處,卻不算安定,
內心深處,卻不算安定,
逛書店時,我的目光,
開始從企管書籍,
轉向心靈與宗教,
開始從企管書籍,
轉向心靈與宗教,
「六祖壇經」是我第一本購買的經典,
「地藏經」是我第一本獲贈的經典﹍
「地藏經」是我第一本獲贈的經典﹍
40歲,有一天早上餵狗(九條),
看著牠們的可愛,心想,
看著牠們的可愛,心想,
我為何拿牛與雞餵狗,
卻不忍拿我的狗餵其他動物?
無法理順這個邏輯,我開始吃素。
「如意」是什麼?
肯定不是凡事都順利的意思﹍
肯定不是凡事都順利的意思﹍
「如意」,
是不會為了自己的行事方便,
而甘願欺騙自己;
是不會為了自己的行事方便,
而甘願欺騙自己;
「如意」,
是一種源自誠實心態而來的「自在心境」;
是一種源自誠實心態而來的「自在心境」;
因此,助人,
變成本分,而不是得意;
變成本分,而不是得意;
經營品牌,也一樣。
換言之,如你所說:
要「如意」,肩膀要夠厚、
夠硬(有勇氣,有擔當),
夠硬(有勇氣,有擔當),
心要夠真(誠實不自欺)、
夠定(自在不畏懼)。
夠定(自在不畏懼)。
你這樣講,
實在很難接﹍
實在很難接﹍
22歲時,父親剛離開不久,
滿腔的憤怒,滿身的貴族習氣。
任意的怨天,任意的由我,
任意的回到了台灣。
滿腔的憤怒,滿身的貴族習氣。
任意的怨天,任意的由我,
任意的回到了台灣。
27歲時,剛結婚不久,
剛投入設計不長,
不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生命,
剛投入設計不長,
不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生命,
但有背了滿肩的責任,
只好隨意行,隨意做,
只好隨意行,隨意做,
摸著石頭過河,祈禱著不要被淹死。
35歲時,一切都成了習慣。
責任也好,痛苦也罷,都變的自然。
那時,不再求名,
因為社會上的名,實在過於空洞;
因為社會上的名,實在過於空洞;
不再執著成功,
因為用事業的成功換來的內心空虛,
是一種不平等的投資;
因為用事業的成功換來的內心空虛,
是一種不平等的投資;
不再期待權力,
因為director永遠不會比producer有影響力。
因為director永遠不會比producer有影響力。
因為看到了這些,
所以放下了,所以開始如意。
所以放下了,所以開始如意。
我每天早上也要餵九條狗,
因為他們對雞與麥過敏,
所以我都餵鹿,魚,蔬菜﹍
也許是因為技術的進步,
所以飼料不會讓我聯想到屍塊,
所以飼料不會讓我聯想到屍塊,
所以我沒有一次質疑過你所問自己的問題。
我只是心存感謝,
謝謝客戶給我錢,謝謝員工幫我分擔,
謝謝太太持家,謝謝小孩的天真,
謝謝各種生命的犧牲,
讓我,可以早起餵狗。
這,就是我的如意。
所以,在品牌上,
我開始以producer的角色切入。
我開始以producer的角色切入。
而盡量把director的role還給客戶。
經營品牌,
自己,做Producer,
客戶,做Director;
很對的觀點,我贊成。
Producer,像父母﹍
Director,像老師﹍
兩者都需要,缺一不可,
大家都忙著做Director(老師),
品牌,就生不出來了﹍
大家都忙著做Director(老師),
品牌,就生不出來了﹍
說到Producer的角色與「自在」心境,
我想推薦老子道德經第34章:
我想推薦老子道德經第34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
讓大家依賴你而出生(Producer),
讓大家依賴你而出生(Producer),
你卻不居功,也不為私利,
就是如意自在了。
以我的角度,
要如意,
就不要讓自己有太多的需求,
有過多的「想要」(理想);
要如意,
就要先把最難最壞的狀況想像清楚,
再以底為起點,
一步步的向上爬;
要如意,
就不要爭功,
做好該做的事,就步下舞台。
就不要讓自己有太多的需求,
有過多的「想要」(理想);
要如意,
就要先把最難最壞的狀況想像清楚,
再以底為起點,
一步步的向上爬;
要如意,
就不要爭功,
做好該做的事,就步下舞台。
也只有在如意的狀下,
創意才會不斷的成熟,
新意才會不斷的融合。
創意才會不斷的成熟,
新意才會不斷的融合。
所以,商業一點的來看:
1、自己當director,要面對的,
是別人家中的新仇舊恨,
空降部隊,與禁衛老臣。
是別人家中的新仇舊恨,
空降部隊,與禁衛老臣。
就算盡全力,
有不一定會有正面的結果。
有不一定會有正面的結果。
2、客戶當director,要面對的,
只是一個人,比較容易設計,
引導,互動。
只是一個人,比較容易設計,
引導,互動。
當他再以高階經理人的身份下傳時,
就一定會有改變。
就一定會有改變。
3、自己當producer,要面對的,
是客戶對你的專業度在亂世中的期望。
是客戶對你的專業度在亂世中的期望。
只要以客戶的利益為利益,
多數,都可以用新的方程式,
讓原本的資源事半功倍。
讓原本的資源事半功倍。
4、 客戶當producer,要面對的,
是未來的方向與趨勢不一定吻合。
是未來的方向與趨勢不一定吻合。
現在的決定與時勢的連結可能是零。
光是處理客戶因為不熟悉品牌邏輯
所造成的問題「補強」,
所造成的問題「補強」,
就會把自己累死。
想清楚後,就知道,
讓客戶依賴你,
讓自己不依賴客戶,
是專業創意者,
讓客戶依賴你,
讓自己不依賴客戶,
是專業創意者,
首先要握在手中的如意。
嗯,我同意。
這麼說,
就像把自己當成商品,
重新設計,
明確定義自己的角色(功能)﹍
就像把自己當成商品,
重新設計,
明確定義自己的角色(功能)﹍
我喜歡你說,
「讓客戶依賴你,讓自己不依賴客戶﹍」
的「如意」邏輯,很有意思。
簡言之,依據我們今日對談,
經營品牌的「如意」就是:
經營品牌的「如意」就是:
1)要「如意」,
肩膀要夠厚、夠硬(有勇氣,有擔當),
心要夠真(誠實不自欺)、
夠定(自在不畏懼)。
肩膀要夠厚、夠硬(有勇氣,有擔當),
心要夠真(誠實不自欺)、
夠定(自在不畏懼)。
2)要「如意」,
要成為客戶的Producer(父母、土壤),
不要成為客戶的Director(老師、導遊)。
要成為客戶的Producer(父母、土壤),
不要成為客戶的Director(老師、導遊)。
同意你的簡言。
我希望:
5年內,在自己的國度中,
培養出3-5個producers。
我希望:
5年內,在自己的國度中,
培養出3-5個producers。
3年內,把所有directors 的title拿掉。
1年內,建立出不靠客戶的自有品牌。
這樣,才能任意、隨意的收放如意。
很高興,
你有這樣的雄心﹍
你有這樣的雄心﹍
我雖有壯志,
卻已經過了那個雄心的年紀;
卻已經過了那個雄心的年紀;
現在,我的夢想,
方向還在,只是,
不敢自己要求達成的時間了;
因為,某種歲數之後,
體會,因緣不可思議。
百餘歲圓寂的印順大和尚,
在他的自傳「平凡的一生」中曾說:
在他的自傳「平凡的一生」中曾說:
「﹍在我一生中,似乎主動的想這想那,
是沒有一樣成功的﹍」
是沒有一樣成功的﹍」
他說:
「﹍人生,只是因緣──前後延續,
自他關涉中的個性生活的表現,
因緣決定了一切。」
自他關涉中的個性生活的表現,
因緣決定了一切。」
他也說:
「﹍因緣有被動性、主動性﹍
被動性的是機緣,是巧合,
是難可思議的奇跡。
被動性的是機緣,是巧合,
是難可思議的奇跡。
主動性的是把握、是促發、是開創﹍」
也許,你正遇上「主動性因緣」﹍
深深祝福,你能把握、促發與開創,
也能體會,因緣不可思議!
也能體會,因緣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