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
姚仁祿:『求好,不求大;求自在,不求掌聲。』蔣友柏:『得到掌聲, 又有自在的人, 都有一個最小公約數:靠自己。 只有靠自己活得好,才不會站不住腳;站得住腳,才能立地頂天。』
這幾天,
天氣的變化大又極端,
一天,可以經歷2-3季。
這是一種「暖化」下的新鮮事,
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不適應;
這幾月,公司的處境起起伏伏,
一季,複雜如2-3年。
這是一種「成長」後的必然事,
但還是撥動了心中的感慨。
公司成長,客戶變大,
專業提升,平台擴充,
責任相對的越來越多﹍
這時,沒實力的,很容易現形;
沒蛻變的,很容易挫折;
沒肩膀的,很容易淘汰﹍
這時,有實力的,很容易加入;
有理想的,很容易吸引;
有經歷的,很容易做大﹍
就好像換季一般,我公司,
在2個月內,會以新衣,新結構,
擁抱一天多變的現實。
恭喜!祝福!
也藉此思考。
我們到底應該追求「做大」?
還是追求「做好」?
當然,追求做大,
比較容易得到迴響,
滿足感大,收入大概也相對大;
追求做好,懂得人,比較少,
因此,迴響較少,
除非自信十足,
否則,成就感較少。
也許,我年紀大了,
沒有慾望求大;
也許,個性使然,從年輕時,
就一直壓制公司人數在四十人以下。
還好,求好,卻沒有因此打折…。
也許,我想說的是:
1)好,不一定大,
確需要自信,才能成就;
2)大,非好不可,但支撐不易;
也許,觀察未來三年蘋果的發展,
可以驗證我的想法,
是對?是錯。
很希望,我是錯的。
以我的個性,很難追大。
因為,是對人不對事的努力,
而非對事不對人的勉勵。
再者,我對於要「管」超過50個人,
非常反彈。
在一對三對七對五的比例下,
我最能發揮戰力
(帥對三將對七士對五像車馬砲)
包袱越小,我跑得越快,
事就做得越好。
但要追好,
其實要看是誰在定義好?
自己定,一定要追,
因為是一種標竿。
別人定,一定不追,
因為是一種白搭。
所以,不追求做大,
因為太累,又不符合個性;
也不追求做好,因為做自己,
不需別人給與成就感。
追求的,只是穿上正確的衣服,
面對越換越快的季。
一步步的, 探索新世界。
那就真的要再三恭喜!
這麼想,不容易。
求好,不求大;
求自在,不求掌聲;
難行,但是,
每天,都像探險;
每天,都是新鮮。
你忘了加,
每天,都很累﹍
最近在觀察,很多做自己,
得到掌聲,又有自在的人,
都有一個最小公約數:靠自己。
只有靠自己活得好,才不會站不住腳;
站得住腳,才能立地頂天。
我給自己訂的目標是10年﹍
要在50歲前,有本事,只做自己。
這樣,在小孩進入高等教育前,
可以先體會到,
做好自己所需要的實力與努力是什麼?
這樣,在戰友開始想要退休前,
可以被刺激到,
把他們的「自己」要注入到橙果的平台裡。
這樣,蘋果可能發生的錯,
就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每天都很累?
我想,每天不做事的人,
無論是發呆,還是玩樂,
大概也會很累。
我們的累(淚?),
是因為做自己(誠實),
需要溝通,溝通不了,就會累。
這時候,需要體悟,才能不累垮;
我的體悟,來自佛說:「緣起、性空」;
意思是:
發生在你身上的,
總有發生的原因,也有會發生的條件;
然而,無論發生的事,
你的感受如何(喜怒哀樂),
那是你的感受而已,
旁人,不一定也這麼感受。
(說不定,也沒感受)。
這麼想,事情就透明了,
不會想不通。
至於,體力的累,
休息,就恢復了。
心不要累,最關鍵。
累,是活著的證明:
玩也會累,工作也會累,
做運動也會累,就連花錢也會累﹍
我不覺得累有什麼不好。
該玩的時候,就專心的玩到累垮;
該打仗的時候,就專心打到累癱;
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到會累。
這就是我所期待的做自己。
專心地在適時的時候做適當的事。
不過,要修此道,
還真要讓心不累。
所以,
也許我們套用Steve Jobs
借用70年代一本雜誌,
在出版最後一期時的封底: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我們可以為「心靈修煉」,加一句:
Stay Calm,Stay Healthy。
也送給你,
做為新階段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