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時間到

姚仁祿:「“居住正義”是人人認同的口號,台面上呼喊口號的人,卻沒有深思,“正義”是多麼難以定義的一件事。」蔣友柏:「設計是活的, 但商人的利益, 讓它僵化了。」蘋果與蛇對話一年了,希望啟動「突變式地產」,對照近日的都更事件,有許多值得更深思的地方。

4/1已經到了,
A&S也滿一歲了,
但我們談過的mutation,
卻還未有時間做。

你忙,我忙,同仁也忙,家事也忙﹍
腦袋都已準備好,
但卻沒有剩餘的時間執行。

以前,會覺得不應該;
現在,卻認為只是時候未到﹍
這,不是老了,懶了,就是皮了。

好問題!

你身心都沒老,
我心也不算老。

如果,你我的心,
老了,身一定懶,
臉皮也會厚,當然就皮﹍

今天你提出來提醒,
我們幾個月前,
宣示想在四月一日啟動的
「地產突變」,還沒啟動,

就代表你的臉皮,
還不厚(沒有裝作忘記),
所以不皮,也沒老
(至於我,只好認真努力回答,
證明我大概也還沒真的老去)。

蘋果與蛇,一年來,
我們認真對談,從沒找藉口,
請人代班,也沒有胡言亂語,
所以,應該你我的心,都沒老﹍

就是因為我們心不老,
想做的太多,
就算過去一年,拼命完成許多,
卻也還有些重要的心願,
因緣成熟,很慢﹍
我們宣誓想要做的「地產突變」,

就是其中一件。

不過,我倒是沒閒著,
我專案指定了幾位同仁做地產研究;
有一位同仁,full time拿著地圖掃街,
每日針對一個區塊,貼近調查,

我們每週研究,
台北的「非豪宅地產」突變的機會,
會在那裡?
我只有方向,還沒有結論,

所以,還不能啓動。

Well,最近兩天發生的都更強拆事件,
大概,會讓都市更新,更成熟,更文明,

所以,「地產突變」,
也許,就會浮現機會。

汗顏﹍
(汗顏:因羞慚而出汗,泛指慚愧)

我請同仁研究的,
是地產突變的營運模式與載體設計。
而我自己,是有一段沒一段的亂想。會再努力些。

你說的文林苑就在我家後面。
每次騎車經過,
都會看到孤獨又古老的釘子戶。
對於這次的事件,

因為靠自己近,所以多關心了點。

結論是:
1.設計是活的,但商人的利益,讓它僵化了。
2.都更是好的,但市長的固執,讓它醜化了。
3.再建是對的,但民主的扭曲,讓它物化了。

在台灣,講民主,講人權,講品牌﹍
會講,卻不會做。

為何許多人都只會講,
不會做?

因為,從小,考試,只要會背,
不要會想,這樣的教育,人,笨了;

長大,做事,只要會口號,不要會執行
(公私機關的官僚如此,我們的選舉尤其),
這樣的社會,人,更笨了;
因此,雖然「居住正義」是人人認同的口號,
台面上呼喊口號的人,卻沒有深思,
「正義」是多麼難以定義的一件事。

如果,他們願意試試聽幾堂哈佛大學Michael Sandel的課就理解,
把正義從口號,變成行動,有多麼複雜。

可惜,面對複雜,抽絲剝繭,
似乎不是民主政治給與從政者的舞台。
這就是,為何我們的「突變式地產」是如此的重要。

我想,
政府多數的官員連Michael Sandel是誰都不知道﹍

我確定,
很多連Ted不是人都不知道。

我們的官,進入門檻高,退出的門檻更高。
這些為「人民」服務的人,
都老了,卻不退,
又不接受新,因而讓心也老了﹍

心,老了,身一定懶,
臉皮也會厚,當然就皮﹍
「皮」的定義就是不面對問題,顧左右而言他。
這也就是催化“笨”的起因。

以世界觀點來比喻:
決定我們經濟與價值命運的「官們」,
因為經驗不足,文化不夠(但學歷十足),所以不是:

  1. 像希臘一樣,永遠在說謊,
    永遠期望別人來幫忙,或是
  2. 像西班牙一樣,做個誠實的壞孩子,
    清楚的表示:「我做不到, 哪又怎樣?」
    要讓這一片“偉大的森林”改變,只能從地殼改變開始。

成熟的人,
才肯面對問題﹍

真誠的面對困境,遇見挫折,
克服、跨越,才能真正學習。

其實,我們一年來的對談,
就是不斷的克服思考的困境,
不斷的自我挑戰,
練習一步一步的邁向實際操作的困難。

當然,「突變式地產」
是我們自己選擇面對的最大困難,因為:

1)我們想要,重新定義地產;
2)我們想要,提供大家想要的好產品。
3)我們想要,改變社會拜金風氣。
4)我們想要,捲起衣袖實作,
而不是站在台上,喊口號。

Well,誰叫我們,自作自受?

兩個人,兩個世代,兩種多元;
兩家公司,兩種文化,兩隊傭兵。
文者,誠實的以靜制動,刻苦的以勞待逸;
武者,任性的以動換靜,自虐的以傷帶冠。

這兩者,都想要在看得到的時間裡,
做出一些有內涵的設計:

老文人,想要為自己留下另一個經典,
順便幫少武者打下新的基礎;
少武者,想要為自己闢出另一個戰場,
順便為老文人擋下一些流彈。

所以,真的只能用緣、用命,來解釋﹍

說得對﹍
所以,我們只能,互相祝福;
我們只剩,知識與勇氣;

至於,我們能有多少智慧,
面對自我挑戰?

大概要看,我們曾經,
為別人,付出多大的無私。

受教了,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