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在意
對品味「在意」的人,都堅持,凡事凡物,只設計必要的功能,只追求精緻的「在意」,而不是表面的浮華與享樂。蘋果與蛇分享如何在品牌中聚焦心力,經營「在意」。
結束了10天的放空,
回到的正常。
過程中,
不斷的面臨有多在意這一個難題。
在意自己,就會不注意家人的需求;
在意家人,就會忽略自己的想要;
在意工作,就無法以稚以凡看事情;
在意享受,就讓過程變得不怎樣。
有多在意,決定了記憶的價值。
如何選擇,決定了心意的價值。
聽心而為,決定了世界的價值。
很高興知道,
你遊玩回來了;
你度假這一陣
剛好是我很忙的兩個星期﹍
今天與淨兒帶著徥赫到高雄,
看籃球(NBA的Alumni與台灣明星隊)。
球賽有趣,卻不精彩,
也許是實力懸殊,
台灣明星隊除了少數幾位拼勁十足,
多數打得不怎麼認真,
似乎不太「在意」購票進場的滿場客滿球迷的體驗;
球賽結束,一起逛了六合夜市,
各攤老闆,熱情親切,
結帳時,感恩、感謝不絕於耳,
可以感受他們「在意」客人的體驗,
食物、態度都很「在意」;
回到飯店,
看到許多年輕朋友,等在飯店大廳,
希望能遇見他們心儀的球星回來,
有機會簽名﹍
徥赫見狀,也加入行列,
第一次看見,
平時走路慢慢耍帥的他,
為了趕回房間拿本子,
努力快跑,也顧不得帥不帥了,
顯然,很「在意」那個可能的簽名。
在意,是個需要分配的「心力資源」;
球員,把心力放在自己身上,
太「在意自己」不想太累,
或者太「在意自己」拼搏失敗會丟臉,
球就打得懶散;
因為「不在意球迷」的「體驗」,
就不會把心力放在球迷身上;
夜市攤商,把心力放在客人身上,
「在意」客人的「體驗」,
每天工作時間超長,
我相信,「在意」家人體驗的心力,
也許,就變得薄弱;
兒子把「心力」資源放在NBA球星的簽名,
因為「在意」簽名,
就不會「在意」裝酷﹍
換句話說,經營品牌的人,
要給客人好的體驗,
就要「在意」客人,
多過「在意」自己,
將較多心力,貢獻給客人,
才是正途。
一回來,打開電腦,
就知道,接下來,會很忙。
似乎,一不在,
線就亂了,速度就慢了﹍
不過這就是自己的命,
聽到公司與客戶說:等你很久了,
就知道自己還有一些延續的價值。
我認為用心的難度在於持久力。
當下用心,做做面子,
第二次就假了。
中期用心,看到心意,
但卻還未建立信任。
長期用心,養成習慣,
故意的,任性的,
以「他」的需求為需求,
得到的,回收的,
是不能犯錯的信任。
台灣的籃球隊,素質不高,
因為都是企業為了”面子”所投資的。
因為是用心做面子,
所以球隊的價值很低。
因為球隊經理沒有必要中期用心,
所以球員的心態得過且過。
因為企業只是長期養球隊,
所以運動在社會中的地位不高。
要像徥赫一樣,為了「可能」在意,
才會出現在面對NBA時展現出拼勁的球員。
一旦不再在意「可能」,
就會像場上的老鳥一樣,
過一天是一天。
你說得很對, 真心在意,
是要能夠在「只有一點可能發生」的事上
「肯用心」、「肯在意」,
而不是只肯在「一定到手」的事上,
輕鬆的「在意」;
讓手機使用者的「體驗」不斷愉悅的提升,
是當年賈伯斯決心要「在意」的事﹍
雖然,許多行家,
都認為從市場調查資料分析,
賈伯斯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但是,賈伯斯的目標,
不只是狹義的財務數字的成功,
他的目標,是要啓動手機的世代革命;
他認為只要「肯在意」,用心耕耘,
重新定義手機的「心意」就「可能發生」!
這就是他最受人批評的「現實扭力場」作用,
讓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的,變成可能。
這一期的Wired雜誌封面,
是賈伯斯的故事,封面設計說得好:
He was a Buddhist and a tyrant,
a genius and a jerk﹍
「在意」啓動革命的革命者,
在不同人的眼裡,評價總是兩極,
但是,「不在意」外在評價的聲音,
「只在意」內心直觀的革新呼喚,
才能真正找到改變的道路,
才有品牌價值。
似乎,所有的在意堅持者,
都是ass + creator。
沒有ass的態度,就會不夠專心。
沒有creator的思考,就會止於言。
我還太年輕,
心還想看,想體驗,還不定﹍
所以,對於有一點可能的在意,
用心不夠深,持久力不夠。
往往,在快抓到手時,轉彎。
所以,這次特別用心聽自己的心。
不刻意的迴避在意的事情,
不論是自私,為他,
或是單純的想要。
知道了,對一定到手,還有些許的執著;
對已經到手,還有些許的不經意。
這,都不是好事,
這都是阻礙價值的業。
所以,回來後決定,
要對在意的事更在意。
對不在意的事,更不在意。
期許,最後,
可以在在意的眼中成為producer or facilitator。
在不在意的眼中成為
a ass or jerk that is too hard to ignore。
會「堅持」的人,
不是為了「堅持改變」,
就是為了「堅持不改變」﹍
會「在意」的人,永遠說得清楚,
「在意」的是什麼,
以及「不在意」的是什麼﹍
所以,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說: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意思是,心意不定的人,
不知堅持「在意什麼」「不在意什麼」,
所以,只好:
遊蕩於五光十色之間,眼睛就遲鈍了,
很難分辨「形與色」之美;
彷徨於雜音亂章之間,耳朵就音聾了,
很難分辨「韻與律」之美;
吃喝於重鹹重辣之間,口舌就味癡了,
很難分辨「香與純」之美;
放縱於遊樂飛馳之間,心靈就擦傷了,
很難維持「沈與穩」之美;
享樂於奢侈華麗之間,行為就偏頗了,
很難維持「簡與實」之美。
所以,對品味「在意」的人,
都堅持,凡事凡物,只設計必要的功能,
然後,只追求精緻的「在意」,
而不是表面的浮華與享樂。
這種堅持,太難,
所以,凡夫俗子,稱之為Jerk。
被罵,是生下來就注定的。
一向不太介意。
聽久了,就習慣了;
習慣了,就會有耐性聽;
有耐性聽,就分的出在意與不在意;
有在意,就會成長。
設計,是一種必須的在意:
在意形與色的平衡;
在意韻與律的搭配;
在意香與純的原點;
在意沉與穩的佈局;
在意簡與實的拿捏。
生活,是一種必要的在意:
在意五色對自己的刺激;
在意五音對自己的影響;
在意五味對自己的體驗;
在意形色,韻律,香純,沉穩,
簡實在生活中所造成的上下,滿足,成敗﹍
知道如何在意,為何在意,在意什麼,
就不會隨波逐流過多的不需在意。
這些,一定要be a jerk,
才能領悟。
希望,我們這次的對談,
能夠啓發許多朋友的膽識﹍
理解,不要因為怕沒面子,
而「在意」外界的批評;
理解,要為了提升自己,
而「在意」外界的批評。
「在意」,是心力的聚焦;
我們無法全面「在意」,
只能選擇性的「在意」;
我的選擇是:
1)我自己的心靈,能不能自我進化?我很「在意」;
2)別人的心靈,我能不能幫助進化?我很「在意」;
3)我做的,是不是誠實反應,我內心的聲音?我很「在意」;
4)我做的,是不是勇敢挑戰,我自己的侷限?我很「在意」;
5)我做的,能不能不傷害別人?我很「在意」。
6)我做的,能不能讓人歡喜?我很「在意」。
其他的,我也無力「在意」了。
你已經很厲害了。
也因為你的在意,
所以我的心靈有進化。
我在意的是:
1、在大世界中擁有自己的小世界。
2、 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擁有大世界的選擇權。
3、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
做到這些,就會擁有值得愛的品牌。
而過程中,就必需習慣注意真實,
練習利他心意,和貫徹討人厭的在意。
這樣,才能活得如意。
如意,才能上手設計。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