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無心插柳

蔣友柏:「無心加上專心,是最平衡的設計心態。」姚仁祿:「做任何事,都應該有目標,而不要有所期待,有期待,就有罣礙。無心插柳的設計,反而見到枝繁葉茂的成果。」

昨天,終於發表了Camper的鞋子。
也是第一次,
讓橙果的設計出現在世界的7大都市。
我想,我之所以有做這個案子的機會,
是因為無「貪」心。

我沒有想要從朋友身上得到好處,
所以朋友推薦了我給Camper。
我沒有意圖把Camper當成「突顯」橙果設計能力的跳板,
所以Camper接受了我們的設計。

我沒有期望這雙鞋會發表,
但卻end up在有Camper的城市中。
可能,真的無心,加上努力的專心,
是最平衡的設計心態?

恭喜!很不容易。

多年來,我非常喜歡兩句經文,
當做禮物,與你分享:

1)「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心經」: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第一句,是教導我們,做任何事,
都應該以沒有執著的方式,
開始思考(住,是執著的意思)。

第二句,是教導我們,做任何事,
都應該有目標,而不要有所期待(有期待,就有罣礙),
心裡沒有期待,
就不會害怕失去,或害怕得不到;
能夠這樣,那麼做起事來,
就不會擔驚受怕,胡思亂想;
不胡思亂想,就能專注,而不浪費能量了。

許多不成功的作品,都是判斷者,
心裡執著某些事
(例如:不能做不好,否則會失去這個客人);
一旦執著,心裡就有期待;
一旦,心有期待,
那判斷的能量,就流失在擔心上了;
判斷的能量,一旦流失,就無法專注;
能量無法專注,判斷就失準;
判斷失準,好設計,就出不來了。

謝謝。 (記得要穿)

當我看到我公司與自己的名字
出現在設計界公認的頂尖設計師名字旁時,
有點徬徨。

因為這麼多年下來,
已經習慣被台灣的設計界打成「黑羊」。
很會行銷、驕傲的貴族、不懂設計的商人﹍
都遠比「camper together所選擇配合的第一家亞洲設計公司」來的親切。

就如同您所說,
當我不再以「設計師」為目標時,我進化成創意者。
思考的深度,廣度,與高度,相對的「無所住」。

當我可以平心的面對案子、客戶、
與創意時,就無懼。
而無懼,讓設計的務實度、
適合度、和平衡度更能「無罣礙」。

也許,我的「變態」,
也是台灣創意界的「無心插柳」﹍
但,我的「完全變態,
必須從習慣自己的『無心插柳』起始」。

各行各業,都有圈內人;
圈內人,總會約定圈內人應有的樣子…
設計界如此,
政治界如此,教育界更是如此….。

但是,歷史上,
所有創新者,都是重新定義圈圈。
他們不會在已有圈內搶奪,
不會試著畫更大的圈圈包圍別人;
歷史上,真正的創意者,
都是爬到另外一個高度,俯視圈內圈外,
重新連結使用人內心的需求。

何謂「使用人內心的需求」?
老子稱之為「天之道」,
我想,就是人的天性,Steve Jobs最懂。

老子道德經七十三章,
雖然說得難懂,但是很好,抄於下分享: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從前,你勇於「敢」,所以殺氣騰騰,
近來,你勇於「不敢」,所以生生不息。

至於你送我的鞋,找個天氣好的日子,
開始穿(我蠻喜歡)。

從你的眼中看我,
讓我更清楚自己:
人的天性是我一直在試圖了解的「設計」。
我一直不相信,設計、商業、政治、教育﹍
都一定要讓圈內人定義﹍
因為如果世事必定如此,
那我所敬仰的奇蹟就都不會出現。

就如同:7月時,有一家國際XXX事務所來找我,
告知我,我有機會成為「內定」的文創業界的「菁英獎」得主。
並做足了功課,
透過一個很好的朋友/客戶,希望讓我就範﹍

但實際見面談過後,
穿西裝的一群人,對我勇於「不敢」,
產生了恐懼﹍
害怕我會得罪他們所找的「圈內評審」。

所以,雖然說好要在近期告知下一步
(不論要進行面試,或是就算了),
但卻消失無蹤﹍

但我相信,慢慢的,他們會知道,
我的「不爭,不言,不召,進而繟然」,
有著他們所需要的感染力,
所以,還會有第2次的交手。

PS: 你分享的「天之道」,
有點像近期與同事分享的座右銘(2年前悟到的):
「為人無求;成仁無私;仁人無我」

無私、無求、無我,
所以可以「無心插柳」。
有意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陰。

也許,這樣的道理,
我們都需要隨著年紀增長,
見識漸廣,才能慢慢理解。

不過, 想了想,
會寫出這些話, 就還未做到無心。
離悟道, 還有點遠。

無私: 對同仁
無求: 對客戶
無我: 對家人
這麼簡單的道理, 卻非常難做到。

悟道,當然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方向。
我一直深信,只要方向對著天堂,
就算身處地獄,總是面向天堂。
方向對,是最關鍵的。

我卻一直相信,
只要無悔,握天和擁地是一樣情。
我已經接受,
當再看到我父親時,會先被賞幾個巴掌…

只是賞完後,
會不會因為我選的方向而再次的話家常…。
這, 就是我選方向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