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生,可以透過設計達到嗎?蘋果與蛇:「信心是根本;方向最要緊;條件有最好;設計,想想大綱就好,環境隨時改變的。
理想人生的設計;要有自信,要立志,要有智力,不需要太在意設計。」
理想:一個在現實中實現夢想的決心。
人生:一個在現實中耗盡生命的方式。
要設計這兩個program,
first one has to ask:
For what? And than for who?
有一些事,不需要設計。
因為,在不同的階段中,在不同的資源下,
或不同的環境裡,自然會有不同的答案。
每個答案,都適合當下。
沒經歷過之前的答案,也不會得到現在的覺悟。
就如同,小時候,我想當總統,
然後是黑社會老大,然後是藝術家,商人,investment banker,
店舖老闆﹍
到現在,我只想做我。
設計自己,可以在最小的單位任性,
似乎,就是實現理想的第一步。
有一些事,不應該設計。
因為,當未知不存在後,過程就會變得太痛苦。
這種痛苦,會讓原本的「好」轉換為不願接近的「壞」。
如果每一個轉角後的景象都已不是秘密,
柏油路的燙,碎石路的滑,泥巴路的黏﹍
都會失去承受的原因。
就如同已經知道,會被放逐,會失去依靠,會有低潮,會有成功機會﹍
到現在,我就不會是我。
設計人生的價值,
遠不如設計自己接受不可預期的人生來的高。
人生理想,隨著年紀、環境與智慧消長,總會變化﹍
有人,縮小,逐漸趨近於零;
有人,放大,幾乎近於無限大﹍
一直記得五十幾歲時,
為了大愛電視的紀錄片,有緣訪問大和尚「印順導師」;
多次訪談,接近尾聲時,
我虛心的請導師開示,佛法如何以簡約文字涵蓋?
導師閱歷已近百歲,閱讀經藏無數,略加思索,
簡單明瞭的說了四個字:
「緣起性空」。
是的,我們人生理想,沒有「緣」(周邊的條件),
不會「有」(念頭的興起);
有了念頭的興起,有人會去實踐,
有人只是想想,有人只是說說。
性空,又是什麼意思?
我的解讀,應該是說,「沒有差別」的意思;
舉例說:
四十歲到五十五六歲,我的理想,是「世界和平」;
如今,六十三四了,
理想是讓「周遭的人,智慧進步」﹍
看來,似乎願望小了,其實,是承擔大了;
怎麼說?
因為,世界和平,可說,也可做,
但,時間拖很長,世界不和平,也似乎沒有我的事;
但是,周遭的人,智慧是否進步,
那是每天可以感受的,壓力大得多。
所以,理想,貴在落實,不在大小高低;
蓋不了大樓,畫設計圖,也只是設計圖;
不如,以雙手,砌一堵牆,圍起一座花園。
人生設計,我的體會,是如此。
理想人生的概念有一點像是「世界和平」的宣言。
有一點天真,一點任性,和許多的不理性。
這一些天真,用的好,會讓人生不變質;
這一些任性,用的好,會讓理想不變質。
而許多的不理性,
用的好,人生的主導權,會緊緊的回歸自己的手心。
可惜的是,歷練不夠時,這些,很難「用的好」。
這時,天真與任性只會成為人生的藉口。
不理性也會成為惰性。
我本來也想要世界,後來縮小成亞洲,
現在,又縮小為自己的小圈圈;
本來要權,後來要錢,改到現在,變成要選擇。
因為體會到,手摸得到,眼看得到的地方,才是真實的。
而理想人生,應該從確定真實開始。
我解讀為「務實」;
為何說難?
因為,過度務實,理想等於零;
所以,「行動務實而思想不保守」,也許才是拿捏的要害。
賈柏斯一生與過世前後的蘋果:
重返蘋果前,行動不務實,思想不保守;
返回蘋果到過世前,行動務實,思想不保守;
他死後的蘋果,行動務實,思想保守;
因為,主事者,心裡沒有理想,只有財報。
以股東利益來說,注重財報,並沒有錯。
事實上,蘋果股東的利益變優厚了,
但其公司的價值(股價)卻變少了。
事實上,蘋果不斷的利用賈柏斯的剩餘價值,
把所有的商品,iphone化。
讓所有的商品,同質化。
這,讓所有把自己理想投射到蘋果身上的消費者,失望;
這一些失望,讓實現理想的期望落空。
蘋果的價值,就消失。
蘋果也自然的落地成為另一個財大氣粗的「集團」。
就如同你所說的,行動務實,思想保守,
就很容易把理想抹殺。
品牌,在推廣的,就是理想。
一旦失去這個「天真」就會失去品牌價值。
品牌,在建立的,就是身份。
一旦成為同質化的任性時。
就會失去品牌的利基。
但品牌,要活,就必須考慮到很多的務實面。
不堅持這一些務實面,會無法向前,
會無法動做,會落於「動嘴」。
人生,在經營的,就是自己的品牌。
經營的好,身後,有人惦念;
經營的壞,身後,就只是身後。
好奇的想問,你覺得賈柏斯的人生,經營得如何?
算好?
算不好?
不過,
讓人恨卻佩服;
讓人愛又討厭;
讓人哭又興奮﹍
這幾點的人生經營方式,非常的吸引我。
我的看法是:
事業上,
早期(離開蘋果前)的設計,青澀、不好;
回蘋果,為自己的理想,設計的路徑,成果超好;
但是,蘋果接班人,顯然,沒有因緣(或沒有能力)安排﹍
像愛因斯坦,完成相對論的高峰,
卻無法完成「統一場論」,
算是,遺憾。
但是,一生不願為開放系統讓步的賈柏斯;
生前最後,卻將自己的傳記,
以完全開放(不看稿)的方式出版,
不過,他找的作家,是愛因斯坦傳的作者﹍
我覺得,這樣的「人生謝幕設計」,超好!
至於,生活與家庭,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我看不見。
所以,理想人生,
不應只著重在訂目標,過程,
更要注意句點如何下。
我是覺得,因為賈柏斯太了解自己,
所以對於留下的一生要如何被別人檢視,不是很在意。
這種自知自信,
只有在完成大部分的理想後,才能得到。
而我,還再爬山。
還看不到山頂的風貌,
也還悟不完全理想與現實的拿捏。
每天想的,不是如何設理想,如何完成理想,
而是枯燥的走一步是一步:
步伐,時大時小,時快時慢,時浮時穩﹍
但方向似乎都還一致。
對我,
理想太甜,所以不太敢想。
人生太酸,所以不敢多想。
習慣後,自然,就會在太酸的時候嘗甜,
在太甜的時候品酸。
六十幾了,我對「設計理想人生」的經驗,是這樣的:
1)信心,是根本;
2)方向,最要緊;
3)條件,有最好;
4)設計,想想大綱就好,環境隨時改變的。
為何這麼說?因為,
1)人生沒有信心(自信):
就連第一步都踏不出去,就算踏出,也是步步猶疑;
許多人,老是要去相命,就是這個原因。
2)人生沒有方向(立志):
就像開車,不知道要去那裡,
只知努力,不知為何努力。
3)人生沒有條件(智力,不是財力):
就像開車,有車沒油,有油沒輪﹍
乍看似乎可以動,其實動不了。
4)人生設計:
真的只要有了大綱就好,
做得太細,根本浪費時間。
許多事,就像開車,知道目的地,
隨時還是要調整方向盤的。
換言之,理想人生的設計;
要有自信,要立志,要有智力,
不需要太在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