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生死別

白木顧問董事長蔣友柏與大小創意創辦人姚仁祿,從無常的課題中,談人生的不同境界,以及對生與死的體悟。

因為用心,所以常面臨生死別。
有時,是可以預期的,所以可以準備,
但多數刻劃在心頭的,
都是晴天中突降的黑暗。

難過的,不只是不再有機會的遺憾,
更是關心的人所面對的崩潰。

似乎,自從父親過世後,
都會強制封所自己的痛以安撫週遭的傷;
害怕,當自己消失時,
刻意蓋住的破鏡會霎那間佈滿辛苦建立的家園中。

幾天前,歐洲回來,出了機場,
才剛上車,喉嚨就癢了起來。
上班時,拼命喝水,回家後努力刮痧,
還是抵擋不住渾身不對勁,
昨天看了醫生,服了藥,
今晨醒來,終於好了許多。

談生死,我喜歡兩句:
一是、莎翁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二是、中文諺語,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小學時候,祖父母輩往生,
總讓我對死亡,產生不小的疑慮與懼怕,
常因害怕,蓋著被子,
悶得渾身是汗,也不敢將手腳伸出來;

到了高中、大學,
反過來以不屑死亡,來逃避對死亡的懼怕;

出了社會,又害怕了起來,
常常思考死亡來臨時的種種情境,
知道躲不了,卻也不知如何面對。

四十後學佛,也有二十餘年光景了;
近年,逐漸不是害怕死亡,
而是掛心自己死了,家人需要面對的種種。

所以,每個年齡,
對於生死之學,都有功課。

我面對死亡也以有10多年的經驗,
現在怕的與你所擔心的一樣,
最近的身體狀況不好,
精氣神無法統一,
所以大小病不斷…

有一天,發現自己的體能已經從獅子退化為老鼠…
看著小孩與家庭一天天的長大成熟,
擔心著: 一隻老鼠是否可以為獅群撐天擋煞?
所以,開始設計自己的身體。

一週物理治療2次,健身3次,
調整飲食,簡化生活…。
希望,可以在100天後,召回獅子的骨架。
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當家還未完全成熟時,
就沒有了「學習」的時間。
而我的生,
應該就是提供最大化的”時間”給自己的家庭。

努力照顧自己的身體,
是盡己之力,確實是該做的;
但是,我還是認為,越早理解,
生死有命,讓自己活得自在,是最重要的。

至於家人,我們的功課,
就是盡力讓他們理解、也體會,
生死有命,半點不由人。

我爸說過,
生命的長度有限,
但寬度無限…
而我現在卻還停留在建立深度。

因為我體驗到,多數的時候,
自己的自在並不等同家人的自在;
這也正是需要投資高密度的時間的地方…

也許就應該用做原始的方式解釋生死,
讓始點回歸於句點。
生死雖不由人,但卻掌控了人生。
如何承受,就決定了自在度。

生命,用一輩子計算,總是有限;
生命,用生生世世計算,
卻是無限(所以有人說輪迴);

不過,無限長的生命,
如果活得不自在,沒有價值,
生命的長度,只是痛苦與煩惱的體驗;
如果,運用短暫的每一輩子,
不斷焠鍊自己心念的廣度與深度,
那就是最好的學習。

因此,長度不要緊,
把握生命不斷焠鍊,才是關鍵。
至於生死?就留給莎翁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