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為什麼愈來愈短?
蔣友柏:「童年的原點趣味,越來越早結束。」;姚仁祿:「懂得欣賞『豐富』,八十歲,還是可以有孩子似的好奇。」
科技的進步與生活「要求」的提升,
讓小孩子的童年越來越短
在一個需要「軟」實力的時代,
所有小孩的接觸點都不斷的扼殺發展軟實力的本事。
我12歲才第一次玩到任天堂的紅白機,
我的小孩5歲就玩DS,7歲就玩i-pad;
我10歲才吃到麥當勞,
12歲才吃到haagen dazs,
但我的小孩從2歲就吃happy meal,
3歲就吃rocky road。
似乎,童年的原點趣味,
越來越早結束。
你的「原點趣味」,
是孩子們,
對事物不再覺得新鮮?
不再充滿好奇嗎?
我猜想,
讓孩子對「刺激」覺得好奇,
好奇會早早結束﹍
讓孩子對「豐富」覺得好奇,
好奇就會持續不斷﹍
我相信,懂得欣賞「豐富」,
八十歲,還是可以有孩子似的好奇,
你說是嗎?
不論是刺激或是豐富,
現代的小孩都已經滿載,
畢竟,要了解豐富的真正涵意,
必須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這對於還不知童年為何的「小孩」
似乎苛求了點,
就像今天與女兒步行去買午飯時,
她不經意的問:
難道長大一定要這麼累嗎?
我想, 原點趣味,
指的就是簡單的不累。
原點趣味,
就是「簡單的不累」;
好答案,我喜歡。
確實如此,
現代人讓兒童學得太多、太快;
太累,所以沒有享受過快樂的童年;
童年不快樂,所以,長大後,
不會創造快樂的社會。
我更擔心的是,
一個沒有精力過proper童年的小孩,
不會有良好的想像力。
我認為,在未來,
一個人的想像力
會直接的與一個人的價值連結
(畢竟是做這一行的)
當這個連結成立時,
體驗完整童年與體驗片段童年
就會決定人生的輸贏,
其實,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大雜燴的學習的「效果」,
我認為所謂的草莓族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選擇權,
所以長大後「濫用」選擇權,
也就如同你說的,
小時後不快樂,
長大後讓「別人」不快樂。
嗯,看來我們的結論是,
慶祝兒童節,
成人就是不該以科技的禮物刺激,
而是自己學習,懂得讓兒童:
通過「簡單的不累」,
體驗「小小的快樂」,
累積「創造幸福的能量」。
我喜歡這次對談。
只是身為成人,
我還是會不自主的擔心:
不送「刺激」要多花多少心力?
又要如何做?
看起來,我還不是一個成熟夠格的父母,
連我都需要重學如何體驗和建構「豐富」?
別想太多,
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