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慾望、希望、恐懼與設計的正向關係,是由三顆蘋果促成的:亞當的蘋果,牛頓的蘋果以及賈柏斯的蘋果;2014年的蘋果與蛇,要從第一顆講道理的蘋果,發展到第二顆說故事的蘋果,敬請期待。
我認為,
慾望、希望、恐懼
與設計的正向關係,
是由三顆蘋果促成的:
.亞當的蘋果
讓人有了自我,
不再以神的規範為生活目的。
.牛頓的蘋果
讓人了解自然,
不再以神為框架而定位自己。
.蘋果的蘋果
讓人建立連結,
距離、價值、與階級的概念。
蘋果與蛇,寫了好一陣子,
用心的把我們的思考邏輯、
高度、與廣度刻畫了下來。
有心人,應能,從138篇的「聊天」中,
整理出,我們的腦。
但,這,卻像是亞當的蘋果…
讓人了解了我們,
卻不一定幫助到別人得到(找到)自我。
所以,與你提到,
想要,結束第一顆的蘋果。
當我,已經開始為「標題」苦惱時,
就知道,自己,
不適合繼續這一種方式的「公開」聊天。
當我們決定結束第一顆蘋果時,
也醞釀了第二顆蘋果的產出。
確實,每個星期,週末對談,
既愉快,又費神。
尤其,你負責想主題,
有多費力,更是可以想像。
很高興,
我們決定年底收起『第一顆蘋果』,
一月初,開始『第二顆蘋果』。
我相信,第二顆蘋果,
只會讓我們更累,不會變輕鬆…
希望,我們的『第二顆蘋果』,
能像牛頓發現『力學』一樣,
讓人們,以嶄新的角度,
看見舊世界的新面貌。
第一顆蘋果,是蘋果與蛇『講道理』…
第二顆蘋果,是蘋果與蛇『講故事』…
講道理,重邏輯…
講故事,重想像…
尤其,我們想要實驗,
你一句,我一句,
人一句,講故事,
那還真有挑戰性,我很期待!
同你之前告誡我的:
不要想簡單的東西會落到你的身上。
因為,你的價值就是在解決困難的問題。
種第二顆蘋果,
也會比第一顆蘋果困難。
在不確定的土壤裡,
你一手,我一手的呵護,
或扼殺,正在長的苗,
或是長一半的樹。
這很有挑戰…。
不如,就藉此機會,
定義一下,故事中的主角,
讓我倆,有多一些時間,
為他們,注入生命。
我建議4個主角:
老人與狗 + 女人與鞋:
.老人:處在人生舞台的末場,
無求,無哀,平靜的看日子
.狗:一直以無邪體驗世界,
一直被世界的邪惡所傷
.女人:只按自己的邏輯行事,喜歡摩天大樓,
卻只承認自己認同白色小木屋。
.高跟鞋:一個美麗卻不舒服的符號。
女人一直想要擺脫「女性」的刻版印象,
卻無法抗拒高跟鞋
故事,就是這二人,二物的生活。
可能事一段平凡日,
可能是一段冷臉觀⋯⋯
好啊,
讓我們第一季的十三個星期,
寫「一男、一女、一狗、一鞋」的故事⋯
下一季,再想其他主題,
一年,寫四個主題,
我看,這個實驗,
也許夠了,到時,再說。
讓第一季的這些主角們,
在你一段,我一段的想像中,
活出性格,活出生活,活出思想,
活出無奈,活出希望,活出恐懼,
當然也會活出愛恨情仇⋯
坦白說,我們現在,
只知道,有四個主角,在我們腦袋裡,
其他,我們一概不知⋯
我們不知道,
男住哪裡?什麼教育?什麼性格?
狗住哪裏?什麼品種?
什麼花色?是公是母?
我們也不知道,
女上不上班,美不美?
幾歲?父母?男友?女友?
我們更不知道,
鞋,是新是舊?顏色?只知道高跟⋯
我們當然不知道,
男女什麼關係,住得近不近?
我喜歡這個實驗,
因為,很不容易。
我相信,
我們開始這個實驗的第一個十三星期,
大概會被自己弄瘋⋯”
把自己弄瘋似乎是一種habit。
靠背景,
明明就可以以政帶商,
但我就是要以設計帶商;
靠成就,明明就可以輕鬆設計,
但我就是要不斷撼動自己的心;
靠慣性,明明就可以安份生活,
但我就是要不斷的拓寬我的小世界;
靠才智,明明就可以簡單生活,
但我就是要把別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攬在自己身上。
十三,一個在西方不吉利的數字,
將會讓我們煩惱一陣子。
在蘋果的希望與蛇的恐懼交集下,
會誕生出何種Frankenstein?
在沒有故事架構的情況下設計故事…。
就像在沒有明確方向下設計品牌…
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只是這一次的世界,
是完全由我們的想像控制。
所以,我想,
也不會難到做不出來。
最多,就像是碰到一個一時解不出來的設計案,
動動身體,腦自然會進化,
想出最適當的應對方式。
我也喜歡這一個實驗,
因為,我想像不到結果。
很期待,
那就一月六日,星期一,
在網路世界上,
讓這「一男、一女、一狗、一鞋」活過來吧⋯
In the mean time,
I will try to set a few conclusive closures to the first Apple.
Yes, the gesture and attitude
of product transition are important branding tasks.
I am glad that you are serious on this.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