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對於陪伴青少年,應該尊重和關心,尊重的,不是他做錯的行為,而是尊重他是一個應該被尊重人;關心的,不是他受了傷,而是讓他不要覺得孤獨;因為被尊重的人,才能自愛;被關心的人,才能自信。


我認為,
這幾週,家門口,
隨時都會有記者群的出現。
為的,是訪問一位年少輕狂的青年。

對於面對自己犯的錯,
我認為是必須的人生經驗。
所以,不論如何,對於法院的判定,
我都會建議家人虛心接受。

但這次的混亂中,
有一點讓我一直不能釋懷:
那就是AIT對警方陳述,
因為我家與中國近代史的關係,
所以怕會有槍械留在家中,
因此為了美國國民的利益,AIT必須站出來。

對我,這就像Stanford大學的Hoover institute
要求美國法院對於先人日記的「所有權」,
做出判定一樣荒謬。

與生俱來的背景,台灣的歷史,
有何利基可以被視為美國權力下的理所當然?

美國,一個曾經高調使用英雄主義的世界強者,
在一系列的wrong doings中,
早已失去了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這一些wrong doings的產生,
不是因為美國失去了進步力或競爭力,
而是,過於自大、自滿。

一個年輕人的自大,讓他的行為偏差:
一個國家的自大,讓他的氣度偏差。
一個年輕人的自滿,讓他的未來堪憂:
一個國家的自滿,讓他的態度堪憂。

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
不鬧出事,才有鬼。


歷史放長來看,
短短一千年,
強國消失,似乎必然⋯
人,更不用說,百年人瑞,幾希 ⋯

學會從這個角度看,就懂,
自滿,其實,就是無知。
自滿到無知,
錯事,自然接連不斷⋯

你說得對,
讓這樣的人,碰在一起,
不出事,有鬼。

美國,我們就不評論了,
竊聽到連盟邦首腦也不放過,
就自大(無知)到有失分寸的程度。

令弟的事,
倒讓我想到前些日子送你的
「大唐李白—少年遊」⋯

少年李白,兄弟如常經商,
他卻好鬥不羈,喜結夥,
有次拿刀傷了同夥少年,進了官府,
幸遇修道縣官,沒入獄。

其父送他到寺廟,希望他遠離禍事,
又託一道人趙氏,請他有緣相助。
好在,李白,雖無科考資格,
卻喜閱讀,好創作(詩);
一方面是好奇,一方面是好勝,
李白被趙氏的博學及仙術吸引,
在趙某的調教(挑戰)下,
以不符格律的詩句,
開闊了唐詩的局面⋯

我的意思是,
再自大,再不羈的人,
總有天賦(老天賞他的能力);
你是長兄,
父親不在,長兄如父,
為父之難,不在教養,
而在發現,並順應子女的天賦⋯

也許,李白之父,
可為借鏡?

因為你所贈的書,所以,這一次,
是以不同的角度來面對這一個問題:
1、由成長的角度,
望在面對自己種的因時,
可以了解到,年少已不在。

2、由引導的角度,
希望在了解自己所造成的果後,
把「狂」轉換一個方式發揮。

我,也曾經輕狂,
也曾經對「權威」做出一定的挑戰。
所以,理解,
當覺得世界都不了解自己所面對的現實時,
實在很容易走偏。

但,一旦學會孤獨,就會了解,
人,入世時,是自己面對,
出世時,也是自己面對;
所以,沒人懂,是正常的。

接受了,就很容易把「狂」,
一種天賦,轉嫁到別的事物上。

難的是,當我自己也還不夠成熟時,
要如何引導一個更不成熟的人?


人類,都是在不成熟中,
相互扶持,面對困難,
慢慢走出困境⋯
文明,就是靠著這樣的扶持摸索,

才能慢慢演化,
讓我們更能「理解真、形塑善、追求美」。

我們台灣社會,由於媒體天天導引,
變成一個喜好批評的集體環境⋯
我們忘了,重點批評,提醒注意,
但是,批評太多,
變成進步的阻力,不是好事。

師長引導後輩,也是一樣,
「多鼓勵,少批評」
雖然像是老生常談,卻是真理⋯
想想我們自己,進步的原因,
極少來自批評或懲罰⋯

像我,早已年過六十,
六歲、十六歲時,被真心讚美的事,
卻還能記憶猶新;
你我,都不成熟,
我們每週對話,
也幾乎就是在相互扶持中,
摸索人生的道路⋯
我們有緣,所以,能夠這樣。

換言之,一個比你不成熟的生命,
更需要你的,是諒解、鼓舞、陪伴⋯
這些,都需要你的耐心、信心。

相信,人都有天賦⋯
每顆石頭,遇見米開蘭基羅,
都有大衛躲在裏面,被他看見,
你我,都該學習。

最近,常聽到,
多鼓勵,少批評。
但我活了近40年,認真回想,
卻沒有記起任何被真心讚美的事。

只記得:
在6歲時,被家中請的看護真心的批評:
在16歲時,被家中的親戚真心的批評:
在26歲時,被政治真心的批評:
在36歲時,再次的被長輩真心的批評。

我,也許有些怪,
但我的成長,多是因為真心的批評,
心有不反,而要求自己,要變得更強。

因為要不斷的接受真心的批評,
所以,要求自己的心,要成熟的快些。
所以,在給與其他人多些鼓勵與少些批評時,
會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我的眼中,每顆石頭,
都有著自己的缺陷與完美。
是不是可以雕出大衛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擁有接受缺陷的勇氣,
再磨練出可以讓這一些缺陷,
進化為個人化完美的智慧與實力。

我的人生道,就是如此的艱辛。
對於有類似道路的青年,
自然就會以一樣的態度面對。

不過,我真心的希望,
年輕人,不要像我一樣,
在輕狂時,
可以早些遇到可以對話的靈魂。
這,會洗去很多憤世的觀點與嫉世的思想。

你的成長,辛苦如此,
還能像今天這樣,
知上進,實在很幸運⋯
不過,你我的個性,
都韌性大,毅力足,

要不是如此,你常受大批評,
我常丟掉地圖摸索,
要能穩步成長,還真不容易。

所以,話說回來,
也許,我們不能把別人,當成自己,
才能,真的幫上別人吧?


However,
很多靠近我們的人,
就是希望成為我們,
或是較接近我們。

如果,不把別人視為我們,
會否,有些不尊重?

我試過,可能因為做法不夠成熟,
所以受幫助的人覺得是一種鄙視。
Maybe,是在拿捏?


我想不會,
我們只要,
不自認自己的方法最好,
別人就不會有被輕視的感受⋯

畢竟,人人不同,
面對挑戰,迎戰的方法,都不相同;
就以我們為例,
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不會一樣;
尊重對方,是關鍵⋯
你說拿捏,也對;
交情深淺,互信相知的程度多寡,
也讓幫助別人的方式,很不同。

因為,人都是個體,
相處,本來就不容易,
何況,幫助一位,需要被幫助,
卻又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不對的人?

怎麼辦呢?
也許,尊重、關心為先,
不要急著改變對方,
是一條漫長卻正確的路。


了解你的用意,
有不斷的提醒自己如此嘗試,
卻不斷的絆到擋路石。
我的過去,過於黑暗,

對於有光卻不知珍惜的人,
難有耐性。
我的個性,過於直接,
對於用躲避來面對自己過錯的人,
難有好話。
因此,對於需要我幫助的人,
我都秉持著,沒有好話,就不說話。

這不是不想與他們為伍,
而是因為自己,只知道一條路,
卻從沒有為這一條路,畫過地圖。

身後的危險,身旁的景色,
身前的路途,
都無法清楚的用感覺外的事物傳達。

我尊重輕狂的人生觀點,卻知道,
以我前進的速度,
很快,他就會消失在地平線;
我關心年少的不務正業,卻知道,
以我冒險的方式,
馬上,他就會趴在地上無法動彈。

我自認,我的方法很糟,
有些美國的自大自滿。
想改,又不想違背自己一路的孤獨;
想幫,又不願修正自己一貫的直接。

正在苦惱要如何理出自己的邏輯,
輕狂又再次的,
做出年輕人才有膽做的不顧現實…

又是一個做起簡單,
卻要背負一輩子的決定…
我,不是不尊重,而是不能完全尊重。
我,不是不關心,而是不願違心關心。

 


理解你的意思,
但我帶孩子的體會是:
1)尊重的,不是他做錯的行為,
而是尊重他是一個應該被尊重人;

2)關心的,不是他受了傷,
而是讓他不要覺得孤獨;

我這麼做,因為我猜:
1)被尊重的人,才能自愛;
2)被關心的人,才能自信。

人的進步,來自自愛與自信,
是我滿懷希望相信的事⋯

誰知道呢?也許,不是這樣,
但,我希望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