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腦與心

“蘋果與蛇”與您分享「腦」與「心」的相互關係

I think heart can do better than brain.
因為掌控的是慾望的多少,
聆聽心、控制心、
和使用心是3件還在學的事。

Frankly speaking,
I am not very sure how to define “brain” and “heart”.
Please allow me to explain my thinking process…
曾經,我認為「心」與「腦」是一回事,
「心」就是「腦」。

也曾經,想深層些,
認為「心」就是「腦」作用的結果。

如今,我想,上述兩者都不是;
我認為,「心」是促成「腦」去作用的源頭;
比較像「程式軟體」促成「電腦硬體」去運算…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我需要確認,
是誰寫這個程式,來促成腦的作用?

我現在的結論是「教育」,
家庭、學校、社會的不斷教育
(不斷增加我們的所見所聞),
為每個人的「腦」寫入「程式軟體」
(腦神經細胞的連接方式),
促成我們的「腦」面對問題時,
產生不同的思考與行為模式。

簡言之,教育是程式設計師,
心是程式,腦是負責思考運算的硬體,
身是負責行動的機器人。

另一種解釋,腦會累,但心卻不會死。
因為不死心,所以可以騙過腦。

如果這個流程成立,
我對於生活又多了些失望與無奈。
我希望的流程是:
腦是Microsoft,非常的功能導向,
非常的冷調性思考,通常predictable;

心是Apple,非常的情緒導向,
非常的熱血性思考,通常unpredictable。

所以,心負責的慾望,
一種人不斷追求的本性放縱;
腦,因為經過”教育” (program)所以負責”拿捏”,
以確定在追求慾望時,其它人的利益不會受到傷害。

是在強辯,
而是因為我不相信台灣的教育,
所以如果輕易的妥協,提升教育的地位,
我的小孩頭上就又多了片烏雲。

失禮,
我的意思傳達不夠精準。
當我說「教育」兩個字,
並不指台灣的教育系統。

如果,您把我「家庭、學校、社會的不斷教育」的
「教育」兩個字,改成「影響」,
大概就比較精確了。

我的意思是,家庭、學校、
社會的不斷的影響著我們(那是一種教育)。
家庭:長輩的行為舉止,語言方式;
學校:教育內容與制度,老師的態度與程度;
社會:媒體的廣度與深度,公眾人物、政府官員的價值與作為….

這些,都在對我們做提升及沈淪的影響,
形塑我們的思考與行為模型。

單是這一點,您同意嗎?”

我相信所有的物種都會因身處的環境而改變,
我也隨著世事的脈動不斷的演變。
每一次的選擇,
都會決定下一階段的起伏。

這時,聽心, 比較危險,但不容易後悔;
聽腦,相較安全,但多數會懷疑。

不論是在公或私領域,
我都盡量設計出最自私的環境,
但腦卻不讓我把這個完美的犯罪做到完美。

我贊成你說:
「聽心, 比較危險, 但不容易後悔;
聽腦, 相較安全, 但多數會懷疑。」

但,當你說:
「我都盡量設計出最自私的環境,
但腦卻不讓我把這個完美的犯罪做到完美。」時,
你的意思是:
1)心設計自私,腦不聽話?
還是,2)腦設計自私,卻不能完美?

人性本是自私的。
我們一生都在累積可以”設計”自己人生的實力。
所以,如果沒有價值與規矩,
每個人都會以利己為原則,做出完美的犯罪。

在此架構下,心掌管自私,
腦建構困住多數自私的籠子。
簡單來說,就像在mac(心/感性/自私)裡面,
灌window(腦/理性/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