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姚仁祿:「心不滿足,腦不會動,這樣的人多了,分據產、官、民、學,所以,簡單的在麵包裡加人工香料,卻又能複雜的讓股票漲,這樣的壞,才有可能,在我們社會發生。」蔣友柏:「自決的看不到? 使得,自以為知道自己聰明的人, 有興風作浪的空間。」

蘋果與蛇 蔣友柏
27歲以前,
是選擇性的「看到」事情。
為的,是讓自己的生命,
不要活的那麼痛苦。 

很多事,裝做不知道,
刻意不知道, 都會比知道的好。 
因為,一知,就會出現新的道。
新的道,一定會比舊的道辛苦。 
 
之前,一個有接觸過的客戶,
因為買「糧米」而潛逃國外。
從她身上的一切,早已發現,
她用 「農民的辛苦」,
成就自己的「不辛苦」; 
從她話語的交叉,就已發現,
她用 「自身的怨恨」,
安慰自己的「不合理」。 
但,沒有點破,
還是接了她的案子,
還是被她騙了。 
 
之前,一個快速崛起的飲品,
因為「巧遇」所以拜訪了我。 
從他的身上,發現,
一切的樸實,
都只是在隱藏暴發戶的假相; 
從他的嘴哩,看見,
一切的專業,
都只是架在隱藏真實的賭局中。 
這次,婉轉點破,沒有接他的案子, 
沒有因為別人的謊,讓自己受傷。 
 
有多少次,有多少企業,
自決性的不看見? 
就如同詢問「科技新貴」: 
1、你公司是不是一個品牌? 一定會得到:
a、我們是。 
b、我認為我們是。 
c、我們不是,但老闆說是就是。 
 
2、你公司有沒有價值? 一定會得到:
a、有很高的價值。 
b、市場認為我們有很高的價值。 
c、比起其他,我們比較有價值。 
 
但卻視而不見,
多少「集團」老闆,
佔公司的的股份極少,
拿的紅利卻極高。 
明的,是專業經理人,
暗的,是同謀煉金。 
有多少人,有多少政黨,
自決性的不看見?
就如同詢問「上位政客 」: 
1、你有沒有特權? 一定會得到:
a、絕對沒有。 
b、好像沒有。 
c、我想沒有。 
 
2、你有沒有真心為大眾的利益服務?一定會得到:
a、絕對有 
b、盡力在做。 
c、有些現實面必須克服。 
 
但卻視而不見,
多少「政黨」大老, 
吃國家的豆腐極巨,
提供的回報卻極微。 
明的,是為大我未來而做出痛苦決定,
暗的,是同謀共利。 
所以,週五,
我定出了公司的新文化:
不,自決性的不看見。

 

蘋果與蛇 姚仁祿


你的意思,
是,凡事,知道了,
不要為了自利,
假裝不知道, 要誠實面對。
 
我想提醒,
相信自己知道的事, 據以判斷,
有可能是對的,
也有可能是錯的。 
什麼是對的?
如果,這種「知道」,
是道德上的「是非」,
那是對的;
像你舉的例,不要為了自利,
與奸商與貪官同流合污,
這是「明辨是非」的道德範疇,
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呢? 
如果,這種「知道」,
在「資訊」上或「知識」上,
我們有可能「知道」的,
實在不多,
卻自己「以為已經都知道」,
那就是錯的。 
 
所以,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說: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固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看懂他的意思,就知道,
要好好做人,實在很難;

所以,你也知道,我的選擇是:

第一、在「自己事業」上,
寧做小,不做大;
這樣,才能處理自己真正「知道」的事。

 
第二、在「與人應對」上,
寧簡,不繁;
這樣,才能在是非道德上,
減少「不知道」引發的瑕疵。
 
但是, 第三、在「知識追尋」與
「思考想像」上,
我選擇「沒有邊界」與「波瀾壯闊」;
這樣,「什麼都想知道」,
才不枉費難得的一生。

 

蘋果與蛇 蔣友柏是非面的知道,
是教育的問題,
也是自身守則的問題。
人生本就不好經營,
在低潮時,刻意的視而不見, 

進而得到本來沒有的私利,
是人性的呈現; 
在高潮時,主觀的自我催眠, 
進而加倍本來已有的私利,
卻也是人性的呈現。 
這些灰色,是社會的主色, 
讓人抬頭時,看不到天,
低頭時,看不到地,
回頭時,看不到人。 
讓人,不知不覺中,
失去了希望與願望, 
只能全盤的接受慾望。 
 
一輩子,只能活一次, 
不希望在半百前,
就已經是慾望的奴隸。 
所以喊出:不,自決性的看不見。 
讓同個部落的人,
可以互相的提醒,
讓此價值,變成一種文化。 
 
知識上的知道,是個性的問題,
也是自我期許的問題。
人生本就可以無限進化,
只要想知道,
在現有的科技下,就一定可以學到。 
學到後,是否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靠的,是一股不受外力動搖的固執。 
不論在哪一個行業, 哪一種專業,
其佼佼者,都有這種共性:
那就是永不認為自己已完全知道, 
進而不斷的調整自己,
接受更心更廣的知識。 
 
一輩子,只能活一次, 
不希望在小孩子的面前,
成為沒有建設性的老人。 
所以喊出:不,自決性的看不見。 
提醒自己,人的價值,一定會有增減。 
不要在減時,以鴕鳥心態過活。 
 
於公,我求興風作浪,
讓挑戰不斷,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於私,我願風平浪靜,
讓平凡不停,使得自己不心存怠懈。 
 
同意,人生只有一次,
一定要活的務實精彩。

 

蘋果與蛇 姚仁祿
這段,寫得好,佩服。
既求興風作浪,

又願風平浪靜。
看似矛盾,卻有智慧。

具有偉大心靈的領袖人物,
都是兼具「風平浪靜」的「心」與
「興風作浪」的「腦」。
 
可惜,做為社會人,我最怕遇見,
卻常見到,另一種反其道而行的人;
 
腦,風平浪靜,
毫無想像,一潭死水;
心,興風作浪,
充滿慾望,永不滿足。
 
心不滿足,腦不會動,
這樣的人多了,
分據產、官、民、學,
所以,簡單的在麵包裡加人工香料,
卻又能複雜的讓股票漲,
這樣的壞,
才有可能,在我們社會發生。
 
這樣的人,明明「不知道」自己笨,
卻自以為「知道」自己聰明。

 

蘋果與蛇 蔣友柏
曾經,我自覺,自己很聰明。
認為,以我的年紀,
已經達到,一個孤獨求敗的高峰。
曾經,我自覺,自己很有料。

認為,與自以為知道自己聰明的人結黨,
是一件符合自己身份的事。 
曾經,我是那麼的錯⋯ 
 
以我的年紀,
在世界上,在歷史中,
有千千萬萬的人,
格局更大,做的更多。 
以我的料,
類比起世上真正成功的人,
只是九牛一毛。 
我曾經的錯,就是,不敢面對,
原來,我實在不怎麼樣。 
所以,做出來的事,永遠眼高手低。 
 
想現在,有那麼多怎麼會的壞,
不如,想想是誰默許這些壞發生? 
麵包,要非常香,
又天然,又有名人加持,
才值得品嚐,值得價高; 
飲料,要純天然,
又健康,又好喝,又到處都是, 
才會排隊,才掀風潮; 
人生,要有錢,又要少事,
要有名,又要掩惡揚善, 
才是真的「活」過。 
 
這些,可能嗎? 
如果不可能,又是誰,
自決的看不到? 
使得,自以為知道自己聰明的人,
有興風作浪的空間。

 

蘋果與蛇 姚仁祿所以,老子第三十三章說:
「知人者,智也;
自知者,明也。」
你,自知不足,

而且實話實說,很不容易; 

按照老子的道理, 就是「明」,
心眼沒瞎的意思。
既然如此,你就更要理解,
我們生命,
「緣起性空」的道理;
通過,你自己,
於公於私的生活體驗,
認真練習(不是認真講),
必有成果的。

 

蘋果與蛇 蔣友柏

收到,會暗自的練習。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