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醒
蔣友柏:『我體驗到:work hard + play hard = live hard。學會這兩種收放後,平常的生活,就會慣性簡單。』姚仁祿:『我認為,更進一步,就是work hard + play hard = live in peace。只要誠實的work hard,加上誠實的play hard,就能自在的 live in peace。』
生活,幾乎是一成不變:
每天,一定是6點伴著鬧鐘聲起床。(包含週末)
洗澡,弄狗,餵魚,叫小孩,回信﹍
就連出國渡假時,
都抱持的一樣的時間,
深怕,回家後,會不習慣早起。
但這一次出國,決定做一個試驗:
那就是睡到自然醒。
結果,每天,變成了8點時,
被自己的身體叫醒。
似乎,多了2個小時的睡眠,
身體就很知足了。
再多,就會有內疚感。
實驗的結果證明,人,
要的joy,實在不多。
當已經活在simple life之中時,
身體與心靈就只需要一點點的放縱。
但要體會到一點點的放縱,
卻要經過長時間的不斷設計。
或許,這就是我的設計道?
我是每天自然醒,
大約四點半到四點三刻之間,
已經習慣不用鬧鐘。
不過,這幾天,不知什麼原因,
自然醒變成六點,
也許上個星期有一天熬夜,
弄亂了生理時鐘。
設計,就是設法找到
拉近「現況」與「理想」之間距離的方法;
你的「設計道」是對的,
最好的設計,
就是讓自己不斷「重複」,
使自己養成「習慣」,
讓「習慣」變成「自然」;
你的早起、練身、經營企業等等,
都是強迫自己,
以重複養成習慣,
讓現況,走向理想。
因為,早起,
已經是你的身與心被設計的「自然」,
因此,你不覺得累,
只需要簡單變化(多睡兩小時),
就是休息了。
我一天的熬夜(整夜沒睡),
就像被設計的自然,
突然被破壞,身體不再調順,
所以需要時間調回來。
(比你多睡兩個小時,
表示我的身體還不是在最有效率的狀態下運作。)
看起來,我倆是在比睡得少,
這也許是簡單生活後的習慣。
生活在不自然的都市裡,
身心靈很容易被不自然染色。
酒色財氣,讓生活不再簡單。
設計,又是被誤解的一個行業,
普遍被定位成:
需要酒色財,才能創造出氣候。
所以,當我做到設計公司8點上班時,
12點上班的創意者就嫌我沒有設計力;
但如果我公司改成12點上班的話,
相信我執行能力的客戶會少8成。
這就像在不自然的都市中,
用自然的方式生活。
我的自然,
或許還必須要經過設計;
或許因為年輕,
還需要環境的幫助;
可能之前用毒過度,所以還在排毒﹍
不論如何,一直做,一樣的事,
總有一天,會回歸自然。
那時,可能就是最清醒的時候。
那時,就是最適合解題的時機。
睡眠,只要品質好的熟睡,
其實五個小時,是夠的。
當然,睡得熟,
要有三個條件配合:
「身體要好」,「生活要簡」,「煩惱要少」。
「身體要好」,
除了適當的運動,
我想飲食正常與煩惱少,最是關鍵。
我的運動不夠,好在二十幾年素食,
減少垃圾進去身體,再加上因為學佛,
懂得減少煩惱,所以身體還好。
「生活要簡」,
不要應酬,最是關鍵,
現代人被應酬害惨。
我1973創業以來,堅持不應酬,
朋友約飯局,也盡可能中午,
養成了不需應酬的生活…。
「煩惱要少」,
主要是觀念的問題,
「做事盡心,成事隨緣」,
是我的基本態度;
做事,盡心能由我控制;
至於,成事,
因緣就不是我能掌控的範圍,
能有這樣的生活態度,
煩惱自然減少。
雖然經歷與年紀不同,
卻有著類似的結論:
目前,我體驗到:
work hard + play hard = live hard
Work hard:
只賺你可以真正提供價值的錢。
把每一年都當創業的第一年,
把每一個案子,
都當成最後的一個案子,
把每一天,
都當成倒閉後的第一天。
Play hard:
去玩時就好好享受花錢的價值:
買品牌體驗,買空間﹍
盡量的讓自己活在現實的極端面。
放縱自己,讓自己可以不是自己。
Live Hard:
學會這兩種收放後,
平常的生活,就會慣性簡單。
因為清楚的知道,
什麼時候,想什麼事,
做什麼事,會得到什麼。
所以,我也不應酬,不拖案子,
不站在後面下指導棋,不怕手髒;
我健身,看漫畫,打電動,
每年期待著出國玩;
我苦行,自我要求,
顧生命,用加法持家。
所以,在多數人的眼裡,
我自然的不自然。
我認為,
比work hard + play hard = live hard更進一步,
就是work hard + play hard = live in peace。
只要誠實的work hard,加上誠實的play hard,
就能自在的 live in peace。
誠實,是面對假面的社會,
我們都該修煉的。
live in peace,
就能像嬰兒一樣的熟睡,
沒有負擔的熟睡。
To live in peace,
one first need to reach peace with oneself。
這我還做不到。
看到的沒負擔熟睡,
還是局限在木箱裡,大地內﹍
要不是此生死的次數不夠,
就是格局還太小。
我們都還做不到,
但是,可以當成目標想像﹍
與其他目標不同的是,
其他目標要追求,
這個目標,要放下。
提起責任,放下追求,
這個比較難,但是值得想像。
一個訓練想像力的好標的。
當孩子長大,家中責任減輕時,
就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10年後,期望可以畫出草圖。
祝福!
我想,不是因為孩子大了,
才能想像;
因為,孩子永遠需要你牽掛的。
我的經驗是,
人生四十歲的時候,
差不多就會開始想像….
想像一種自在的可能,
開始畫草圖,開始做mock-up,
因緣一到,
就會開始實驗一種嶄新的人生。
我會多做一些準備,
因為擅長的,
是rapid prototyping。
太好了,
我也得加油。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