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是社會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人民解決不了;政府,必須有智慧與能力,才能從國土政策的高度,面對問題…..
一直以來,
股市與房地產
是唯一可以容納下富人資產的區塊;
股市與房地產
是唯一可以一搏得千金的區塊;
股市與房地產
是唯一持續金援政府的區塊。
所以,
股市與房地產的法規是最不公平的法規;
股市與房地產的發展是最不合理的發展;
股市與房地產的遊戲是最不封閉的遊戲。
在這一些前提下,
「實價登錄」
只解決了公開交易價錢的誠實面。
但已有太多的商人,
投資客在這個市場裡吃香喝辣。
也綁進了太多的銀行與政府資源,
讓任何的規則修改都被百般刁難。
所有的「傷害」性報導,
也會不斷的被「消音」。
試想,如果連官員,
都買不起首都的房產時,
這個市場,是否值得被質疑?
試想,如果有10億資產以上的台灣人只有3000人左右,
那這一些「不實」的房地產是要賣給誰?
我想,該有房子的人已經有房子了,
買不起的人,現在還是買不起。
所以,只要多數的人,
在6個月內忍住不買房子,
實價登錄的效應,就會非常明顯。
我算懂建築,
卻,不深懂地產﹍
我不懂地產,
更,不懂政府對台灣地產處理的方法。
看來,費盡精神,要杜絕炒房,
但是,怎麼不對症下藥呢?
對症下藥,有有兩個,
大概政府不敢做:
其一、
修改「土地交易免稅」這個規定:
台灣的地產,
把「土地」與「房屋」分開;
交易時,只有房屋要繳稅;
土地,是不用繳稅的。
一般百姓房屋買賣,
覺得不繳土地交易稅,似乎是德政;
其實,對大型投資者來說,
這是個絕佳炒房漏洞﹍
投資興建一個建案,
無論賣你一坪多少錢,
土地成本,絕對做高賣高(反正不繳稅),
建物成本盡量壓低(因為要繳稅),
買土地,銀行願意借錢,利息又低,
蓋房子,預售,是買者付錢,
你想,這樣,會不炒房?
其二、
修改「房屋單價,以虛坪計算」的概念:
你在日本買房子,買二十坪,
拿尺量量你住家範圍,就是二十坪。
絕對沒有電梯間、樓梯間、
一樓門廳、地下等等的面積﹍
台灣不同,
你要住二十坪,大概需要多買30%,
這種計算模式,
讓台灣地產不容易實在,也有利炒房。
所以,費神讓大家實價登錄?
不如改改地產的法令。
但是,因為地產牽扯到的面積太廣,
所以很難要求政府有所做為。
細看台灣社會多數的家族
都是因為擁地多而崛起的?
又有多少新富在有錢後,
轉型玩地產遊戲?
政府,在這項目上,
永遠都會是弱勢,也只願意當弱勢。
所以,我才會說,
要改變地產,不能指望政府,
而是要從需求端切入。
只要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地產在變的把戲,
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明理消費者。
只有讓地產商難做事,難賣房,
這個結構性的利益輸送才會改變。
你說,地產改革,
不可能靠政府,要靠教育需求者,
也就是教育真正需要住屋者。
這個說法,有道理,
但,有個盲點﹍
這個盲點是,
真正需要住屋的人,
就算被教育得很懂,
還是買不到房;
因為,現在的地產制度沒改,
房價還是會偏高。
合理的房價,
應該與其他商品一樣,
依據市場機制,有高有低;
消費者,依據需要與能力,
買到合適的商品。
但是,現在的地產法規制度,
沒有針對台灣土地資源極度缺少的情況,
認真規劃設計,產生的現象好比:
政府只負責開馬路,
卻不提供大眾公共運輸;
於是只有富有的人,買車用馬路,
其他人,買不起車,只好走路?
地產,是社會問題,
不是經濟問題,人民解決不了;
政府,必須有智慧與能力,
才能從國土政策的高度,面對問題﹍
也許,你說教育人民,
應從國土需要規劃,
而且,不能從私人的角度規劃,
荷蘭、新加坡這些小國,都是如此。
沒有能力買房的人很多。
我就是其中一個;
沒有能力成家的人很多,
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在台灣,
這些都是base on 經濟能力。
沒錢,就算知道實價,也無可奈何。
有錢,就算不知道實價,還是餘刃有餘。
我拼命的努力,
還是無法在睡得著覺的情況下,
買到合理的好房。
這,已經開始讓我的人生出現了「黯淡」:
一位父親,
卻無法提供適合小孩的居住空間;
一為丈夫,
卻無法提供太太安全的放心空間。
一家之主,
卻不能讓家中所有的生命,適得其所。
這,已經不是經濟或社會問題;
這,對我,
已經是基本人權的問題。
這,讓我,
對於「國土」的定義有了別的想法。
不能提供家園的國土,有什麼用?
國土,像一塊布,
不思考如何智慧分配、用心裁剪,
到頭來,一人撕一小片,
破破碎碎,誰拿了也沒用,
盲目的搶,還覺得珍貴得要命。
這樣的思考,
就是該做的國民教育,讓大家理解:
1)台灣土地,資源有限;
2)資源有限,
就必須全面看待,善加規劃分配;
3)分配給山、給海、給河、給路、給農、
給工、給商、給住、給文化、給教育、
給行政、給森林,給綠地﹍
4)如何分配?
與這塊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哲學,
生命的價值觀,息息相關﹍
台灣島嶼的土地,
如果沒有智慧的島嶼土地資源規劃,
就算我們千辛萬苦,找到住家,
環顧四週,也不會是什麼好地方;
現在就是這樣,不是嗎?
是。
現在,就算買到了房子,
也只是一個殼。
能裝修的,只有室內。
卻無法,
把室外與室內定義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衡。
這一些,
都只能以地產來看待,而不能以家來對待。
這,其實就是現在台灣所面臨到的最大問題:
1、越需要細心規畫的資源,越少人花心思規畫。
政府不敢改變過去的「不完善」,
富人也不敢重玩自己的「大富翁」。
2、分配資源的方式無法統一長期的進行。
為了選票與現金,常常隨意的改變「剪裁」。
所以到現在,台灣還是沒有個性。
3、有限的資源會慣性的被歸類為特權資源。
在前期就認定,
不是一般國民可以,或應該,參與的。
試想,台灣不是香港,
台北不是紐約,台灣也不是新加坡,
台北也不是東京﹍
為何,政府與商人,
可以讓台灣,台北,
有比美這些先進地區的「房價」,
卻沒有提供類似這一些先進地區的生活環境?
這就如同蓋了一座跨海的吊橋,
卻要人民以跨海大橋的心態與票前來面對。
很真的假﹍
假,大概不是故意的;
不專業,倒是真的。
我說的專業,不是學位,
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實力」。
有實力,
才能不怕壓力,才能出奇制勝,
才能知人善任,才能四兩千斤….
有學位,沒實力,
做起事來,就假。
政府的實力,
決定了人民的生活素質;
富人的實力,
決定了社會的生活品質;
自己的實力,
決定的家庭的生活特質。
這些,是與學位無關。
這些,都是心的問題。
當領導者的心是迷惘的時候,
社會上就會充滿著需要「規定」才能不假的真。
很好的結論!
可惜,
我們插手不了政府,也管不上富人﹍
但是,
我們只能以實力,
讓自己的家庭,有生活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