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退下吧
蔣友柏:「舊腦袋不退,孩子成長後,可供下一代留念的價值就愈來愈少」;姚仁祿:「最重要的,莫過於在台灣僵化的教育環境裡,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蘋果與蛇與您分享對下一代教育的期許。
小孩子上學前,
曾經想過,
要讓他們讀私立小學,
因為害怕公立小學的素質不好。
在多次的討論後,
因為不想要小孩養成
與別的學生比菲傭、
比家世、比有錢、 比面子﹍
所以還是決定讓他們正常的
體驗一般國民的就學環境。
經過2年的觀察,
雖然認可公立學校的教學方式與價值,
但也清楚的知道,
到高年級後,出國留學,
是讓小孩有競爭力的唯一方法。
因為,學校中,
也承襲了公家機關的慣性,
老的不退,新的就進不來。
我認為,教學的方法與價值,
會決定一個學生是否有入社會的資格。
在台灣,私立學校製造出來的學生,
只喜歡管人,而無法被管;
公立學校聘請而來的老師,
只被要求聽話教書,
而不能反傳統的「教育」。
不論何者,
都已脫離未來的主流價值﹍
現在,已藉由每年的出國度假,
讓小孩多體驗不同的文化﹍
希望,當他們要選擇時,
可以講出想要的原因。
台灣,從我受教育的時代,
到現在,升學,
都是聯考(現在有各種新名詞)決定;
因此,學校教育,
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考試考好,
不是學會思考….。
過去幾十年,
台灣教育制度的最大悲劇,
就是培養了許多無法獨立思考,
只能人云亦云,聽命行事的人;
帶孩子出國多看,
拓展眼界,固然是對;
但是,我認為,
最重要的,莫過於,
在台灣僵化的教育環境裡,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一直在試,
但發現獨立思考的核心
來自家庭,而非學校。
我的做法是(我太太所教我的):
讓小孩子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
在每個年紀要負不同的責任,
在每個年級要養成不同的習慣,
並在每個階段產生不同的疑問。
這些價值,
自然的會讓他們在人云亦云中,
有自己的獨立個性。
也就是成為叛逆有道的人。
帶他們出國是去實際體驗各國的文化,
讓他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台灣的僵化:
東京的多元與現代
沖繩的輕鬆與海岸
夏威夷的乾淨與生態
新加坡的趨勢與觀光
每一個「異國」體驗,
都讓他們知道「本國」有哪裡不足?
要如何進步。
這些,都是老師所不敢教的,
因為會教出叛逆的孩子。
用心,很佩服。
如果,在讓孩子,
看見自己成長地方不足的同時,
也設法讓孩子,
感受台灣的真、善與美感,
那就更完整了。
敢於叛逆,是勇,也是美;
敢於誠實,是智,也是真;
敢於利他,是仁,也是善。
台灣的真、善、 與美
已經越來越商業化了。
所有的「新」國片與「舊」政治,
都是以此為主題,進行包裝。
再加上新生代的
「無頭」和舊世代的”無裡”,
我不看好,當我孩子成熟時,
台灣會有留念的價值。
也許,把台灣視為家的感覺會傳承;
也許,為台灣創造品牌價值會繼續;
但,重要的是,要有做的理由。
勇於叛逆,是因為要建構舞台;
智於誠實,是因為要簡化生活;
仁於利他,是因為要佈局未來。
兩面說法,兩種真善美,
兩類價值﹍卻都是一體。
確實如此,
真、善、美常被政治、
宗教與教育當成口頭禪利用。
你也有道理懷疑,孩子成長後,
臺灣已經失去留念的價值。
以臺灣失敗的教育制度,
我們確實都不知道,
臺灣未來會如何?
不過,有兩句我喜歡的話,與您分享:
1)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是去創造。
2)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
我也要在花園裡,種一株玫瑰。
前者,是智慧的方法;
後者,是浪漫的志氣…
我不喜歡預測未來,
因為會有錯誤的期望值。
我不斷試著創造未來,
但發現,大環境的缺陷,
很難用小世界彌補。
不過,我會一直用浪漫守護我的花園。
靜觀,每一秒的簡單所帶來的不凡。
還是老話一句:
舊腦袋不退,
留念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少。
不要擔心舊腦袋,
舊腦袋絕對撐不久;
需要的,是去挑戰;
不要擔心大環境,
大環境可以被翻轉;
等待的,是好因緣。
倒是,我們應該心心念念掛意的,是,
我們自己不要成了舊腦袋。
有一天,我一定會變成舊腦袋。
這是命。
不過在那之前,
會盡力為自己的花園創造好因緣,
挑戰大環境。
我看我們都會,
不過記得到時候,
不要意見太多,
惹人生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