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友柏:「週年慶是業者為了要存活,變相的減價,自動的減低自己的價值:消費者因此被養壞了,對於不減價就不消費這一個邏輯,產生了崇拜的心態。」姚仁祿:「由於網購的興起,百貨(二十世紀的經營模型)將會慢慢式微,經常打折,像是在醫院輸血,不算好事,也不健康。
看起來,啟動新階段的時間還未到。
所以,這週,還是我倆自選題目閒聊。
昨天,我去了百貨公司買晚飯。
不過,昨晚的百貨環境與往常不同,
每層樓,至少都有人氣在竄動。
搭電扶梯時,我女兒問我,
為何「買10000才送500?
這麼少,為什麼大家都要搶?」
我只能無奈的回答:
「因為大家都喜歡貪小便宜,
尤其在自己沒有能力享受生活的時候﹍
而你所謂的少,卻也是說服有錢的人花錢的理性騙局﹍」
還記得,以前,一年只有一次週年慶。
後來,多了年中慶。
現在,隨時都可以慶﹍
業者為了要存活,變相的減價,
自動的減低自己的價值:消費者因此被養壞了,
對於不減價就不消費這一個邏輯,產生了崇拜的心態。
現在,更有鞋業,一整年都減價,
一整年都砸廣告告訴市場他在減價﹍
但卻又不斷的強調,他是一個有價值的品牌﹍
對我,生活不應該被「減價」左右。
就如同快樂不應該與股市連線。
只要想清楚,何時,都可以享受生活:
只要有本事,何價,就不是主要的考慮條件。
品牌與景氣都不能靠減價建立:
前者,是一種正面的價值所造成的感染力,而不是促銷。
後者,是一種對未來的期望與對現在的安全感,
而不是單純的創造低價量大。
新階段的版型,
我修改調整了兩三次,看起來還不錯,
目前正在做程式設計,
希望隨著我們下週的題目,
可以開始試用了(所以,我們自選題目,還有一次)。
說起打折,真是一言難盡﹍
從消費者角度看,折扣,
有四個理由,才可以成立:
1)東西過期(像推出新iPhone,舊的打折),
或快過期(像黃昏市場);
2)這位消費者,是老主顧(經常買)
或大主顧(買量大),打折表示特別對待;
3)生意不好,折價出讓
(例如:結束大拍賣,跳樓大拍賣﹍)。
4)慶祝特別日子(例如,週年)
如果,經常折扣,那麼:
1)看起來,東西老是快過期?
2)人人都是特別的客戶?
3)生意不好到,經常要跳樓拍賣?
4)經常有特別的日子?
我們都知道,百貨這樣的折價,
等於要求廠商長期的降價(不好明說而已)。
我的看法是,由於網購的興起,
百貨(二十世紀的經營模型)將會慢慢式微,
經常打折,像是在醫院輸血,
不算好事,也不健康。
百貨,是有新的形態。
我就很喜歡Doover Street Market的營運模式。
用人文,限量,與不可能三個元素,
讓實體店面有新的進入門檻。
對我,台灣的百貨是一門非常奇怪的品牌。
百貨,應該是要有一定的價值,品牌力,獨特點,
但在台灣,百貨好像是大賣場,比多,比大,比打折。
日本百貨,有大,有小,
可以在Isatan找到世界上所有的upcoming brands 與特殊限量商品,
也可以在裡原宿碰到Barney’s New York的小分店。
但台灣百貨,雖說都是源自日本,
卻都是用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去了一家,就不用為了體驗而再去下一家。
這,把逛的原因與樂趣抹煞掉了:
失去逛的動機,消費金額自然會變低。
這,把品牌展示與進步的空間關閉了:
失去品牌力,市場參與的意願自然低。
這麼簡單的道理,
卻因為「還有方法賺」而刻意的被台灣的業者忽略。
大家都說,景氣不好,
為了存活,只能出此下策。
反觀日本,景氣已經不好了10年,
但消費環境還是不斷的再進步。
其差別就在,想不想而已。
DSM已經不該稱作百貨(department store)了﹍
她們自稱「多品牌商店」,而且志氣很高:
The New York DSM will be in an area where there are
no other fashion stores so that we can give a totally
new identity and hence transform the area
— like we did in SoHo and Chelsea﹍
換句話說,新形態的大型都市商店,
要以被愛的「品牌」為經營的基礎,
而不是靠打折才能吸引人。
網購,讓我們足不出戶,可以買東西,
所以,新型商店,要是我們愛去逛街的地方,
所以,網路發達之後,新都市,將要成型。
所以,對於要開實體店面的客戶,
我一直強調:
只要設計到想要來逛,
習慣後,沒事來晃,就會成功。
紐約,另一個我願意長住的地方,
是一個充滿了逛晃理由的城市。
只可惜小孩太年輕,要再等幾年,
才能讓他們好好體驗紐約。
對我,紐約最深的記憶,
就是最貴最便宜的生活都可以體驗到。
甚至可以由同條線的地鐵經歷這兩種極端。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紐約的DSM可以改變城市﹍
要對抗網購後時代,新都市,一定要成型。
只要主事者,願意拿出他們出國的體驗,
手筆,與氣魄,台灣隨時可以有新都市﹍
不過,我碰到的現實,就像週年慶一樣:
多數的有錢人,都只會對自己徹底的好。
對於其他人,只要還有錢賺,就只進微步。
這就是人性﹍
能做的,只有多帶小孩出去,
多讓員工有出國的能力,讓這一些種子,
在未來,慢慢的發芽。
我們太忙,
否則,伊通街一帶,
是有機會推展人文逛街氛圍的﹍
最近,因為看中醫,
在台大附近逛了幾次,也許是師大被取締的關係,
這裡似乎零散的,開了些,新的,
有活力的生活小鋪(吃的、穿的)﹍
也許,政治家,企業家都不能靠,
靠著老老小小的百姓,自己找有緣的地方,
東一塊,西一塊,慢慢經營,總會有味道出來。
我還注意到,許多中年(40歲左右),
開始離開企業,做起農民來了;
這個很好,很有希望,因為踩在土裡﹍
這種熱情,只要加上知識,
他們就會成功的改造城市!
台北就是這樣,
一開始,都很有活力,都很有個性。
一旦確定有賺頭,
就開始亂,就開始辦週年慶:
台大,師大附近,麗水,青田附近,
有許多的「小」國有地,也有許多有味道的「老宿舍」,
但都不能動。只能擺著,荒廢﹍
如果可以開出條件販售,
例如:一定要有1/3的面積做些有趣的事,
我想,一定會有很多本來「很忙」的人,
願意東一塊,西一塊的打造人文的逛與晃。
緣份固然重要,
但在快枯的井中找緣份,需要很大的耐力與運氣。
不過,這也許不是一件壞事。
會花這一些功夫的人,本就需要具備耐力與運氣,
畢竟,政治與商業,還是蓋天的兩隻手。
別忘,兩隻蓋天大手,
中間還有:
一顆頭顱;兩個眼睛;
一隻鼻子;一張嘴巴。
只要,頭,沒有忙掉﹍
眼,沒有盲掉﹍
鼻,沒有茫掉﹍
嘴,沒有氓掉﹍
機會,就是在﹍
只有,亂抓的手,沒有頭眼鼻嘴,
我看,玩不出花樣,頂多,
擋點路,苟延殘喘一陣。
有趣,同意。
所以,我不時的想要推一下那
無眼、腦、鼻、耳的巨人,
看看他會不會自動的走到路外,
只是到現在,都還未成功。
看看我與家的緣份,
會不會座落在那東一塊,西一塊的草莽中﹍
到那時,我想,不論有多忙,
都會想辦法讓生活的空間裡,多些有意義的逛與晃。
那兩隻手,我們推不動的﹍
但是,別擔心,
因為,少了頭、眼、鼻、口,只能靠手,
摸著走﹍難免要跌倒,
所以,不要推,耐心等就好;
只是,備好功夫,
免得巨人跌倒,我們來不及超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