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和房地產有什麼關連?也許都需要「重新定義」。
重新定義,需要「新腦袋」,要的不是舊事物的「改革」、做錯事的「改善」。重新定義,是「革命」,是面對「網路新時代」的「全面生活革命」
這幾天來,
都是釣魚台的新聞。
又是一個以「言語」取代行動的包裝案。
更用務實解決來搪塞無法有所作為的結果。
這,與政府打房的動作一樣的不通,
只是提供「無感」希望。
這一年來,一直在看房子。
小孩大了,家裡各樣的生命多,
所以想找一個大一點,
靠近市中心一點的”家”。
不是用投資的角度,來左右這一個決定,
而是想隨緣,改變一下生活。
這幾年來,一直很努力的工作。
以我的年紀,在不靠關係的情況下,
已得到相當的物質報酬。
應該已經比多數我這個年紀的打拼者要好了。
但就算如此,還是負擔不起9位數的房價。
未來幾年,
在利息的計算方式還是有利建商的情況下,
大家只能忍受:
台北,一個生活品質,
都市規劃都強差人意的城市,
有著比美紐約,超越東京的房價。
年輕人,只要沒有”富爸爸”,
要成家,就不能只立業,
而是要成為一方之霸,才可能有機會。
是否,這是政府的另一種扭曲邏輯,
就像獅子把小獅子推下懸崖一樣,
要年輕人因身處逆勢而成長?
讓我這一代與下一代的「起家」generation,
為了要好好生活,創造出一堆強勢的中小企業?
如果如此,為何在稅務上,資源上,
又偏頗高科技集團與建商?
看起來,要務實的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要等到「務實」的解決完釣魚台的產權之後…
一談到「領土」、
「主權」人們的思考,
就容易被綁架,
所以,只能吵吵鬧鬧…
所以,從年輕,
就一直喜歡John Lennon的那首Imagine。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想想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國家會怎樣?)
It isn’t hard to do
(其實這是有可能的)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這樣就不用打戰,也不會有無辜的生命死去)
And no religion too
(如果世界上沒有宗教呢?)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想像看看,這個世界就真的和平了)
二十一世紀了,
人類:領土,在網路;主權,在網路;
生意,在網路;文化與生活,無事不在網路…
在台北,想找個靠近市中心的家,
價格已經荒唐…
因此,也許唯一的辦法,
也是進入網路世界思考
(但是,這句話,我只有感覺,
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我這句話,
要怎麼落實?是什麼意思?)
近兩年,我也努力追尋市區住家,
越找越困難,不是買不動,就是看不上;
不過,山居一年,
不只摸出生活、上班的門路,
也撿拾了山中歲月的迷人點滴;
哪天,真的老了,住不動山上,
再搬去城裡的旅館吧。
至於你,不放棄追尋,
緣分到了,房子就會向你招手了,
一定是旁人沒注意的美好建物,
像我們找到辦公室一樣…
我之所以會把釣魚台與房地產擺在一起,
也是因為心中有些瘋狂:
我想,如果國界那麼重要,
為何不在釣魚台蓋一棟David’s camp大衛營(註)。
(因為地形,蓋好一定讓世界驚艷)
然後,定期的,讓「領導」們去渡假…
我又想,
當公司比國家還有錢有競爭力時(Apple),
人民是會效忠國家,還是公司?
這兩個瘋狂,
其實是我在找房子時悟到的邏輯:
- 因為所有官員都有宿舍,
所以不知道人民面對的現實。
所以如果他們都沒有宿舍,
都需要自費買房子,市場會不會不一樣? - 當銀行已經被企業,建商,人壽…綁架時,
政府是效忠人民,還是委屈求「半全」?
這些年下來,學到的是,
努力+心定,就會帶來對的時機。
我會繼續努力,
等到向我招手的房子。
畢竟,我是要買家,
而不是為了「買家」買。
(註):David’s camp大衛營為美國總統的休假地。
二十一世紀,
是一個「重新定義」的世紀…
菁英,應該把握。
產業,許多已經重新定義…
像,蘋果已經改寫音樂與手機產業;
教育,將要重新定義…
像,美國著名大學,
聯合在網路上開課的coursera.org,
號召最好的老師,
精心規劃的免費課程,
考試及格後,學校授予及格證書;
如此持續發展幾年後,
我相信這種方式,
將會改寫高等教育的生態;
當然,政治,會從內政開始,
逐漸擴及外交,都會被重新定義﹍
重新定義,需要「新腦袋」,
要的不是舊事物的「改革」、
做錯事的「改善」…
重新定義,是「舊事物」的「新詮釋」,
讓「舊事物」脫胎換骨的「新觀念」…
人們還是要用手機,
但是,用在「新領域」、使用「新方法」,
就是蘋果的掌媒體「革命」;
重新定義,是「革命」,
是面對「網路新時代」的「全面生活革命」…
從這個角度看,
台灣的「地產」當然要「革命」…
怎麼革命?
換不是做地產的人(地產外行人)來做,
就有機會。
政治,是不是也該如此?
我看也是,不懂老方法的「政治外行人」,
才有「膽識」,
深諳老方法的「政治內行人」,
多數「膽小」,
不會有機會「重新定義」。
上天對我不錯,
不但故意拿走了一些東西讓我成長,
又讓我有機會可以參與從新定義的革命。
重新定義,也是我的生意。
因為一直保持著「新意」,
所以會不斷的被請去處理沒處理過的舊事物。
10年下來,發現,
不願面對改變的舊事物,
都有一個共同的生活理念:
鴕鳥心態的能撐就撐。
10年下來,發現,
對於不願改變的舊事物,
不能以破壞來創新,
而要以創新來破壞。
10年下來,發現,
最難處理的不是舊換新,
而是當新因為舒適/家業,
半自願的加入舊時,
不論如何努力,都很難改變。
重新定義,也是我的人生。
因為一直在拿捏該扮演的角色,
所以定位/身份/舉止…都互相在拉扯。
目前,只知道,要誠實的面對自己。
不要因為怕批判而做假。
目前,只知道,要誠實的面對客戶。
不要因為怕失去而勉強。
目前,只知道,要誠實的面對家人。
不要因為怕相處而失真。
我很幸運,因為用重新定義做生意,
讓我的生活也比較容易重新定義。
所以,在目前慣性的不變下,
房地產與釣魚台都無法有新的定義﹍
所以,只能接受,在革命未成前,
還有很多要承受的舊事物…
我們一時沒有能力,沒法把它改掉﹍
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努力:
1)不被影響,閃掉;
2)找到夾縫,做點有趣的新事物。
以台北地產為例,我們可以:
1)不合理的價格,不勉強買(閃掉);
2)裝修舊屋?舊倉庫?
地下室(像我們office)?
蓋在沒人要的地?(夾縫)
總之,不能投降!
這次的挑戰,也有點難度。
因為不止是我一個人,而是一個家: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需求,
所以不但要兼顧,還要找到夾縫;
每個共享生活空間的成員都有自己的主權,
都需要被尊重。
既然是家,我認為,
時間,緣份也很重要。
所以,不會勉強自己付出付不起的價錢。
也不會讓自己失去「探險」、「相信」的熱情。
舊屋,已經在找了。
地下室,不適合其他人…
舊倉庫,感覺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舊倉庫(舊公寓),
買下或租個二十年,
打通,做成Loft,
夠大的話,還可以退縮外窗,
有室內庭院,你試試看,找找。
幾個月後,說不定,就讓你遇上。
似乎,每次碰到難的事,
我的興致就來了。
開設計公司,斷自己後路,
找台北的好屋…
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