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225131111 service@dxmonline.com

蔣友柏:「過去的因有很多種,不論是哪一種,都是自己的一部份。都是成就現在自己的必要元素。」姚仁祿:「過去,我們無法切割,也無法躲避,但是,可以告別。告別過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活在當下⋯」


蘋果與蛇 蔣友柏夏初,有一種特別的魅力:
考完試的小孩,
心已經快轉到暑假;
撐過去的父母,
意已經圍繞在渡假。

本以為,
會是一個不一定快樂但心可輕鬆的夏天,
卻被過去的回馬槍逼下馬。

過去,曾經擁有,卻還是一無所有;
過去,曾經相信,卻還是一無所獲;
過去,曾經躲避,卻還是一無所求。
過去,因為用自己的心,重新的思考,
所以,有了現在的定位;
過去,因為用自己的腦,重新的認知,
所以,有了現在的定義。

因為這樣,過去,
不再只有一種必須背負的重。
因為這樣,所以不可選擇的過去,
在別人的眼中,有了認識的價值。
因為這樣,我敢,在生命的句點前,
成家、養家、育家。

在生命的句點後,面對,父親。
但也因為這樣,過去,又回來,
定義我為a disgrace to the family。

這個夏初的輕鬆,
被一位遠房長輩自以為事的發言,打亂。
但,因為我也不再是過去的我,
所以,這個夏天的輕鬆,
還是會以自己家為重心,繼續下去。

蘋果與蛇 姚仁祿

過去,我們無法切割,
也無法躲避,
但是,可以告別。
告別過去的唯一方式,
就是活在當下⋯

生命的邏輯,是這樣的:
前一秒鐘的生命,在後一秒,
已經離我們而去,不會回來;
但是,前一秒所做的事(因),
產生的影響,一定,
延續給後一秒鐘(果)。
所以,我們,
無法與過去切割。

但是,過去可以告別,邏輯是什麼?
前一秒鐘,做了(因),
如果知道是不對的(覺悟),
在下一秒,改變方向,
那就與過去告別了;
雖然,前一秒的錯失,可以告別,
但是,還是不能切割或躲避⋯

例如,前一秒,罵了人一句,
後一秒,知錯,道歉,
這是與罵人的錯,告別;
但是,有因,就有果,道歉後,
別人,罵更難聽的回來,也是正常;
這,就是過去不能切割的意思。

活在當下,邏輯是什麼?
活在當下,
就是,不斷注意現在,
自己「心的狀態」,
讓現在所做,是對的事(善因),
隨著時間,現在變成過去的時候,
連接給未來的,是好的影響(善果)。

所以,古人說,
智者畏因(擔心做錯事),
愚者畏果(擔心做錯事的後果);
愚者不知,因果相續,
躲不掉的。

從這個角度看,
你自創公司後,與過去,告別;
堅持著,走向全新方向,
是值得佩服的。

但是,請記得,
過去,還是無法切割,
就算,無法歡喜接受,
我們也要,學會,
自在接受,便對了。

蘋果與蛇 蔣友柏過去的因有很多種:
自造的,自找的,
強加的,被迫接受的⋯
不論是哪一種,
都是自己的一部份。

不論是否願意,
都是成就現在自己的必要元素。
所以,喜歡,釋懷與否,
都不應輕易的與過去告別。
這,就是我懸崖學的價值基礎。

起頭的因錯了,要認真覺悟,
也要認真體驗錯的因所造成的果。
因為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有惰性的。
一定要經過業的洗禮,才會記得,
而不再以錯的因,來期待對的果。
這次,對於過去,坦心的接受。
但再次體會過去種種,
讓我,離本來的「大我」,更遠。

There are nothing wrong for the past to haunt。
It is simple a circle of life。

What scared me is that I could view and
accept this so calmly that it seems I am an outsider。
Maybe,I had said goodbye too soon and too well to the past。

蘋果與蛇 姚仁祿


能告別過去,是覺與悟
(awared+enlightened)的結果。

你說:「What scared me is that
I could view and accept this so calmly
that it seems I am an outsider。」

我認為,對生命負責任,
但是,又能以 outsider 的心境
體察周遭unexpected的變化,
是成熟度較高的「覺悟」,
是很好的。

蘋果與蛇 蔣友柏

但對於放不下過去的人來說,
我的反應,是一種冷眼無情。
這,也使他們不能以有建設性的平穩心態,
來面對過去半對半錯的因,
所留下的果⋯

這,讓我處理的過程中,
多了很多不必要的爭。

也許,我需要的不只是覺悟
(awared + enlightened),
而是一種覺醒
(awaken + evolved)。
這樣,才能自然的在現在,
背著過去,走向未來。
這樣,才不會因為過去的重量,
讓現在失去方向感,
結果把回到過去當做走向未來。

蘋果與蛇 姚仁祿

把回到過去,當做走向未來,
最成功的,是歐洲的文藝復興。
十四五世紀覺醒的人,
以回到希臘羅馬時代為呼籲,
走向掙脫宗教枷鎖的人文未來。

換句話說,
沒有未來,就沒有過去。

蘋果與蛇 蔣友柏從沒有這樣想過。
I am enlightened。
這,讓我在如何看待、
接受、承受過去上,
有了新的「覺」。

也讓我在那些放不下過去的人,
有了新的「悟」。
這,讓我的心,自在了起來。
這,讓這個暑假,
自然的輕鬆了不少。

謝謝你的禮物。